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6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根据种植面积筛选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113份,通过系谱分析,归纳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直接亲本和祖先亲本.结果表明,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普通品种拥有更多的祖先亲本,遗传基础更丰富;新近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早期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遗传基础更丰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比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遗传基础更为丰富.以大面积种植品种作为“平台亲本”培育的新品种更容易在生产上种植应用,更有希望成为新的大面积种植品种.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2.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 (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个主要位点qFC13-1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位点重合;定位到12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9个位点为3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个位点为2种方法共定位,包括4个已知位点和8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3.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20世纪80年代与刘忠堂、黄承运两位研究员在合江农科所办公楼前的合影。当时刘忠堂研究员担任黑龙江农科院合江农科所所长,黄承运研究员担任黑龙江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两位所长都在大豆育种上有所建树。我和刘先生交往多年,在大豆研究和产业发展上有共同语言,我很敬佩他在大豆育种上的成就,也对他掌握农业生产领域的能力印象深刻。我在担任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时,每当我想了解黑龙江大豆和农业生产状况,我会向他请教,他便是我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4.
正浙江农科院原作物所(现称浙江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简称作核所)有三位朱姓大豆科技工作者,分别是朱文英、朱丹华和朱申龙。朱文英研究员主持选育了浙春号大豆品种,朱丹华研究员现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在所内担任党委书记、副所长,主持大豆研究工作,朱申龙主要从事大豆育种研究,也在进行油用橄榄试种研究。当然现在的研究队伍已扩大,引进了五、六位博士和硕士,开展常规利  相似文献   
25.
大豆主要性状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从野生大豆进化到栽培大豆各个性状演化趋势。进化程度以产量性状最大;三种类型中以半野生型变异最大;各性状变异情况以荚大小、每荚粒数、全生育期变化最小,而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变异最大;从各性状相关分析看出:三种类型相关性均相似,其相关值大小可顺序排列为叶面积—叶宽>产量性状>全生育期—出苗到开花日数>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26.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数据库所记录的各品种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并结合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研究结果,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计算我国各省(市、区)大豆品种资源各种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并依此推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豆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市);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后向东北和西北扩散,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起源地可能在四川,以后向南、东南方向传播。此外,初步分析了中国栽培大豆不同类型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27.
不含 SBTI-A_2的基因导入我国大豆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 Glycine max(L.)Merrill 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抑制因子是 Kunitz 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经利用标准 SBTI 比较谱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方法,证实了我国栽培大豆中豆19、临沂81-551、通县元豆、中作84-C_(42)和中作84-C_(02)均属 Ti~aTi~a 型。并利用上述5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或品系与美国不含 SBTI-A_2(titi)品系 L_(81-4590)和 L_(83-4387)杂交,在7个组合的 F_2代中得到了 titi 型。其表型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8.
优良大豆品种合丰25的遗传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丰25由合丰23和克4430-20杂交选育而成,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本研究利用463个SSR标记对合丰25及其亲本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遗传组成及其与亲本的遗传关系。463个SSR位点中有177个位点在合丰25的两个亲本间无多态性,合丰23和克4430-20对合丰25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和48.3%。在G和E两个连锁群发现克4430-20有大片段传递给合丰25,特别是G连锁群没有发现来自合丰23的片段,而合丰23在L连锁群传递给合丰25的位点是克4430-20的2.3倍。不同连锁群亲本染色体片段的组成不同,可能与产量、抗病性等重要性状相关QTL的分布有关,从而使合丰25通过重组集合了两个亲本的优点。合丰25在57个位点出现新等位变异。为分析位点突变对合丰25纯度的影响,用包括57个位点在内的207个SSR标记对12个不同销售点的合丰25种子进行检测,207对SSR引物中有13对在4个大豆样本中检测到杂合条带,而8个样本的纯度均为100%。说明大部分突变位点已在品种利用过程中纯合,合丰25的优异基因型及其在推广20多年后仍保持的高纯度,是其在生产上利用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中品95-5117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是以中品661为亲本选育的抗东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SMV3)的大豆新品系。中品95-5383抗病基因的SCAR标记已被定位于大豆F连锁群(Chr.13),与抗病基因Rsv1紧密连锁。利用大豆F连锁群的34个对SSR标记引物及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SCN11及Rsv1候选基因标记Rsv1-f/r,对中品95-5117系谱亲本进行检测,结合对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抗SMV3基因在系谱中的传递规律,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SMV3新品种提供依据。通过SSR标记分析发现,中品95-5117和中品95-5383与亲本中品661的相似性最高,而与另外一个亲本鲁豆4号关系较远。SCAR标记SCN11检测表明,只有1份材料Mangnolid(F-53)B为感病基因型。系谱的Rsv1-f/r标记分析表明,Williams82是中品95-5117中Rsv1基因的供体亲本。抗病性鉴定发现鲁豆4号高抗SMV3,但它并不携带Rsv1基因。据上述结果推测中品95-5117中不仅含有Rsv1,还具有来自鲁豆4号的抗病基因,证明该品系比其亲本中品661具有对SMV3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30.
70年代以来,瑞典、苏联、波兰、瑞士、加拿大、美国、日本、南朝鲜、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开展了大豆抗冷种质的筛选、鉴定与利用研究。我国虽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获得抗冷种质资源极少,不能满足生产和育种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东北大豆资源的萌发期耐冷筛选,初步获得了一批冷种质资源,可为生产、遗传育种和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或利用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