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6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应用PCR检测方法 ,以大豆凝集素 (lectin)基因为内置标准 ,检测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CP4 EPSPS成分 ,并通过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PCR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建立了基于PCR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检测方法 ,最低检测限度为 0 .0 5 %。用此方法检测转基因情况未知 ,分别来自欧盟、美国、阿根廷、未知国别的进口大豆及未知国别的进口豆粕 ,除从欧盟进口的大豆无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 EPSPS基因成分外 ,其余样品均含有上述成分 ;而从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中未检出上述成分。用此方法检测抗草甘膦大豆京引D1×豫豆 12的F2 和F2∶5群体植株 ,PCR检测结果与大田施药 (草甘膦有效成分 1.0kg·ha-1)检测结果一致率分别达 10 0 %和 93.0 %。  相似文献   
172.
一种获得大片段克隆的SMART全长cDNA 文库构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SMART方法中PCR扩增削减了大片段基因所占比例,使文库中很难获得大片段克隆的问题,进行了方法改进.在原始SMART方法的基础上,以大豆叶片为材料,通过琼脂糖凝胶分级分离技术,将PCR扩增后合成的dscDNA分成3个等级,分别与载体连接、转化,构建相应亚库,每个亚库容量在1.0×106左右,重组率接近99%.改进方法所建文库的平均全长率53.6%,与改进前的(52.2%)相当.插入片段范围为0.5~3.5kb,最大插入片断长度比改进前的提高1.5kb.该方法提高了SMART方法中大片段克隆的获得率,为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3.
<正>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沈阳农业大学董钻教授的著作,如《大豆栽培生理》(1997)、《大豆产量生理》(2000)、《董钻作物科学文选》(2005)等。还有他和单维奎一起策划,宋书宏主编的《辽宁大豆研究60年》(2010)。这些书都是董钻老师赠送给我的,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董老师的签名,谦逊的写上"指正"、"雅正"字样。董老师的字既工整又漂亮,我有关大豆栽培生理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董老师写的书里学来的。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  相似文献   
174.
我国秋大豆主要分布在南方几省,共有445份。青种皮品种有175份,占1/3以上。具有粒大、粒圆的特点,没有蔓生品种,无限结荚品种也很少;植株较矮,株高平均在60cm以下;叶形以卵圆、椭圆和圆形叶占绝对优势(97.1%);黄子叶品种占99.3%,棕毛品种占3/4以上,紫花品种占4/5以上,秋大豆是栽培大豆中进化较早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5.
分析了中国大豆遗传资源子粒性状的特点,指出中国大豆品种以黄种皮、黄子叶、椭圆形、中小粒为主体。子粒生态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东北春大豆以黄种皮、圆粒椭圆粒、大粒和中粒为主,黄河中下游的大豆有较多的小粒、黑种皮、长椭圆及肾形粒品种,长江下游是我国极大粒、特大粒大豆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青豆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6.
通过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保存现状的调研,论述了大豆种质长、中、短期保存的基本方案。长期保存采取复份制;中期保存可在东北、黄淮海及南方三个大豆产区各建一个0℃库,形成大区保存和研究中心;以36个单位为基地,分别短期保存本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7.
大豆耐盐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利用耐盐品种与盐敏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根据后代耐盐性的分离表现,研究大豆耐盐性的遗传方式。耐盐×耐盐组合F1、F2及F3代仍表现耐盐;敏感×敏感组合F1、F2及F3代均表现对盐敏感;耐盐×敏感及其反交组合,F1代表现耐盐,F2代耐盐和敏感植株分离比率为3∶1。F2代耐盐株衍生的F3代品系中,纯合耐盐株系和耐盐性分离株系的  相似文献   
178.
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在我国已发现的8个小种中分布最为广泛,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中品03-5373(ZP03-5373)是对3号小种免疫的优良抗源。本研究以中品03-5373为母本,与感病品种中黄13(ZH13)杂交建立包含25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EST-SSR、In Del和SNP等506个分子标记对该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全长为2651.90 c 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24 c M。结合抗性鉴定数据,在中品03-5373中检测到3个控制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QTL区间,分别位于Gm07(SCN3-7)、Gm11(SCN3-11)和Gm18(SCN3-18)。其中SCN3-18可解释29.5%的抗性变异,为主效抗性位点;SCN3-7和SCN3-11分别控制6.2%和5.5%的抗性变异,为微效位点。SCN3-7与SCN3-18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互作。通过对中品03-5373祖先亲本2个QTL区间(SCN3-7和SCN3-11)侧翼标记的系谱追踪,进一步证明SCN3-7和SCN3-11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9.
华南沿海地区南方夏大豆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60个SSR位点对来自华南地区9个省份的191份南方夏大豆(Glycine max)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91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6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11.05个;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值为1.67,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范围为0.19-0.95,平均相似系数为0.29,说明华南地区南方夏大豆材料间的相似程度高,与表型性状表现相一致;在聚类分析中,以相似系数0.26为划分标准,可将夏大豆分为4个类别,但9个省(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相近纬度和同一流域夏大豆趋向于聚在一起;通过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华南地区南方夏大豆分子遗传多样性中心可分成2个:一个以安徽省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另一个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中心的珠江流域。由于多数相同来源的夏大豆分别聚在不同的类别中,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拓宽育种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大豆苗期耐盐性的简便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胁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对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4个耐盐品种和4个盐敏感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在大豆真叶展开时,分别用100、200和250 mmol L–1的NaCl溶液处理,每2 d浇一次盐溶液,每天测定大豆真叶SPAD值。盐处理8 d后,分别取各品种的根、茎、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Na+含量。结果表明,用200 mmol L–1 NaCl处理的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表型差异明显,但叶片Na+含量差异不显著;用250 mmol L–1 NaCl处理后,表型差异明显且叶片Na+含量差异显著。200 mmol L–1和250 mmol L–1 NaCl处理下叶片失绿明显,盐敏感品种叶片积累的Na+含量与SPAD值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用200 mmol L–1或250 mmol L–1 NaCl处理,8 d即可进行大豆苗期耐盐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大规模鉴定及耐盐品种选择和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