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在油菜上施用智龙活性复合肥(T)与普通肥料按传统的施肥方式(CK2)和一次性基施(CK1)相比较研究该种复合肥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T处理与CK2和CK1相比,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9.31%和25.46%,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根颈直径显著增加。T处理促进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其中根干重增加幅度更大,因此根冠比增加。T处理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与CK2和CK1相比,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40%和16.67%,氮肥利用效率增加幅度与产量增加幅度相等。  相似文献   
32.
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测定4个甘蓝型油菜亲本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等性状,研究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两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超高亲优势。②F1正反交T测验表明,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能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③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籽粒产量的直接通经系数分别为0.8937和0.1864,氮素吸收总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④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总量、经济系数、氮收获指数和角果数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以作为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3.
通过Richards方程模拟不同N肥水平和整枝条件下油菜胚干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增施N肥明显增加中后期胚重的积累时间和积累量,从而增加了胚增重持续期和最终胚的干重;各期的平均速率都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减少。(2)同一施氮水平下主茎的胚干重均大于分枝。(3)整枝后主要缩短了中后期的时间使得各品种胚增重持续期平均提前4.56d,但各期平均速率和最终干重均明显增加;遮光后胚干重减少了2/3左右。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为生产上N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个N肥水平下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浙双3号、扬油7号、ZJ1、史力佳、宁油14号和沪油16)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及N素含量,各器官N素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分析并计算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力大小。[结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离中亲优势全为正值。低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9.44%。高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14.77%;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GCA、SCA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N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低N和高N条件下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6.97%和97.09%,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影响比较小。低N和高N条件下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6.06%和29.56%。由此可见,低N条件下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都比较重要,而高N条件下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结论]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5.
试验以扬油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和利用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利用率随氮素吸收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氮素吸收量与初花期、成熟期生物产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率则相反,但未达显著水平。(3)氮素吸收量与角果数和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氮素利用效率与各产量构成因素均相关不显著。(4)籽粒产量随氮素吸收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随氮素利用率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相关不显著。(5)增加氮素吸收量对提高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增加库容量也都是通过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而提高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的正效应,但其负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36.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17×5=85个F1杂种,研究了籽粒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油份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62和12,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2.94%,油份含量Hb正向显著组合数为45,占杂种总数的52.94%。蛋白质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11和61,负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1.76%,Hb负向显著组合数为48个,占杂种总数的56.47%。  相似文献   
37.
我国关于南方冬油菜的机械化研究起步迟,随着油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油菜生产的机械化势在必行。从 已有的研究看,与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油菜粒重小,播后出苗率比较低,机械化移栽的油菜毯苗,密度大,可控性差, 成熟期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产量损失率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初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
机械收获模式下直播冬油菜密度与行距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华油杂6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密度15万株hm–2 (D1)、30万株hm–2 (D2)、45万株hm–2 (D3)为主区;行距15 cm (R15)、25 cm (R25)、35 cm (R35)为裂区,研究密度及行距变化对油菜群体人工收获产量、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抗倒伏、抗裂角性能及机械收获产量的影响,探讨透光率与产量、抗倒性的关系,建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油菜密度及行距最优配置。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或行距减小,油菜成株率适宜,LAI、PAI值增加,冠层透光率下降,群体生物量及经济系数增加,人工收获产量增加;但单位LAI(PAI)光拦截量、单株生物量及根干重下降,且较低的单位LAI (PAI)光拦截量有利于提高油菜经济系数;密度及行距处理间差异及互作效应显著,与农户习惯种植模式(D2R25)相比,在D3R15处理下可增产14.1%,获得最高人工收获产量。密度或行距增加,地上部鲜重、株高降低及根冠比增加,导致油菜茎秆、根倒角度下降,抗裂角指数增加,机械收获产量变化趋势与人工收获产量一致,与机械收获总损失率相反,表明除通过提高油菜抗倒性和抗裂角性降低机收损失外,较高的人工收获产量是获得较高机械收获产量的前提。由回归方程可知,与常规30万株hm–2密度、25 cm行距配置比,密度43.8万株hm–2和行距21 cm配置可使蕾薹期LAI提高21.02%、透光率及单位L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47%与17.36%,角果期PAI增加15.08%、透光率及单位P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04%与3.30%,获得较高的机械收获产量,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9.
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子粒生产效率(NUEg) 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NUEg 类型的氮素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NUEg达显著差异。随着NUEg增加,子粒产量、子粒氮素积累量以及子粒中的氮素占全株氮素比例都逐渐增加;而茎枝和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以及占全株氮素的比例都逐渐减小。生产上提高油菜NUEg,可以通过高NUEg品种的选择以及合理栽培措施调节使营养器官氮素更多向子粒中输送。  相似文献   
40.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冠层结构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油杂62为材料,10月5日机械直播,在中氮(180 kg N hm–2)和高氮(270 kg N hm–2)2个水平下设置5个密度(15×104、30×104、45×104、60×104和75×104株hm–2)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产量、冠层结构、农艺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氮水平下,分枝起点高度和冠层倒伏角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根颈粗和冠层高度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4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低效分枝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中氮水平下,45×104株hm–2和60×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2921.2~3109.8 kg hm–2之间。高氮水平下,30×104株hm–2和45×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3607.2~3772.4 kg hm–2之间,与其对应的初花期叶面积指数和结实期角果皮面积指数分别为3.72~3.94和4.21~4.34;初花期和结实期的透光率分别为6.1%~7.4%和16.4%~18.1%;群体有效角果数为65.5×106~68.7×106 hm–2。与传统的移栽油菜相比,直播油菜通过"减氮增密"栽培措施,在纯氮用量270 kg hm–2条件下,2种密度(30×104和45×104株hm–2)均可获得3600 kg hm–2以上产量,且适度密植可降低根颈粗,冠层相对集中,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