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以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试验品种,设置播种深度(播深)和镇压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油菜苗期成苗率、成苗密度、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苗期成苗率为36.87%~44.81%,浅播(2 cm)条件下镇压处理显著提高苗期成苗率,与不镇压处理相比,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分别提高16.41%、14.84%;深播(3 cm)条件下镇压与不镇压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镇压条件下,随着播深增加苗期成苗率显著增加;镇压条件下,随着播深增加出苗率显著降低,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深播较浅播分别下降10.51%、11.07。增加播深和采取镇压措施能提高成熟期植株整齐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镇压效果更为明显。机直播油菜高产一方面要求保证适宜的基本苗数,从而保证适宜的群体角果数,另一方面要求提高植株的整齐度,从而保证较高的每角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22.
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以甘蓝型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产量增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茎枝、果壳氮素分配比例下降,籽粒氮素比例增加。土壤肥力高,植株吸氮总量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结论】增加氮素吸收总量,促进氮素向籽粒中输送,使得高产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统一。 相似文献
23.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其在种植的所有油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油菜年产量不断提高,油菜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矛盾与问题,油菜毯苗机械化移栽是专门用于解决茬口矛盾和劳动力成本问题的一种新型油菜种植方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学者在油菜毯苗培育及机械化移栽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促进油菜毯苗技术发展的建议和倡议,主要包含3个方面:毯苗的培育,通过确定适宜播期、播种密度、进行种子处理和养分运筹的方式来培育优质毯苗;毯苗的机械化移栽,精进毯苗移栽机的研制,以及了解毯苗机械移栽相关要点;毯苗的栽后研究,确定恰当的移栽密度和供应适宜的肥料以保证栽后毯苗的正常生长。本文提倡的相关措施致力于促进我国油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以期为新型油菜生产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采用数码图像处理法测定油菜叶面积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纸板称重法、打孔称重法和数码图像处理法测定的油菜叶面积与叶面积仪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采用数码图像处理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菜叶面积,测定时参照物的面积以80~100 cm2为宜;(2)数码图像处理法直接测定植株上的叶片时,测定的结果乘以校正系数1.05即为该叶片的实际面积;(3)纸板称重法测定的结果比实际值偏低,而打孔称重法的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两者分别乘以校正系数1.08和0.78即为叶片的实际面积。 相似文献
25.
探究播种量对油菜毯苗生长的影响,对标准化的油菜毯苗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播种量下两个油菜品种的出苗数、存苗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与根颈的生长状况。其结果显示:提高播种量会显著降低油菜毯苗的出苗率、存苗率、地上部单株干重、子叶与真叶的大小和根颈直径,提高油菜毯苗的株高与根颈长。但通过播种量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质量的下降,使油菜毯苗的地上部全盘总干重先增加后减小。根据实际生产的移栽需求,通过播种量与存苗数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适播种量为700~750粒/盘。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7.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通过在基质中拌入烯效唑,设置0、20、40、60和80μg/L共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测定毯状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育苗基质及轻简优化培育方法。结果显示,基质中拌施烯效唑后,苗高明显降低,根颈长度变小,根颈增粗;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基质中拌入33.7μg/L烯效唑时明显抑制油菜毯状苗伸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对存苗数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出叶数,促进根颈粗壮,壮秧效果显著,最适合机械化移栽,因此认为此浓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9.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175=85个F1,在不施磷肥(CK)和施P2O5 150 kg/hm2(P150)两个处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系油菜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s)杂交组合平均值在P150和CK处理中分别比亲本平均值高6.41%和7.64%。离中亲优势的正向组合数明显多于负向组合数,超亲优势的正向组合数(超高亲)明显多于负向组合数(超低亲),表明PUEs存在杂种优势。PUEs的遗传参数在P150处理和CK处理中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对较小,特殊配合力相对较大,PUEs遗传以非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为主。在两个肥力水平下,品系9(ZS-3)的一般配合力较高,620(SY07湘05499)、 1320(NY-14湘05499)、 1421(湘05487YY-7)三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