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棉花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株叶片的总氨基酸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初花和花铃期较高,蕾期次之,吐絮期较低,功能叶的氨基酸含量高低变化与棉花生长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在18种氨基酸组成中,各时期含量最高的4种氨基酸都依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最低的4种依次为胱氨酸、蛋氨酸、氨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12.
不同遗传型棉花品种光谱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不同遗传型棉花品种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黄叶棉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最高,红叶棉最低,绿叶棉居中,绿叶鸡脚叶与普通叶无明显差异;黄叶棉和绿叶棉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峰在560nm处,而红叶棉在610nm处;近红外反射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棉花群体大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棉花生产管理模拟系统CPMSS/CGSM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了使其系统输入输出最优化,以便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益的目的,我们研制了适应于每公顷产1500公斤皮棉的棉花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PMSS和棉花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CGSM。目前,CPMSS/CGSM系统可以完成一熟春播棉田的播前决策、生长发育期间的调控决策以及生育后期的估产。  相似文献   
14.
棉花生长季温度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安阳45年棉花生长季各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活动积温变化进行分析表明,除6月和7月略有下降外,各月气温均有上升趋势;4~10月活动积温升高明显,且存在约20年的波动周期。应针对温度变化开展棉花科研和生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缩节安对种子发芽和纤维品质的影响邓绍华,崔秀稳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生产实践证明,合理使用缩节安已成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配套技术。对其促进棉花早熟,提高霜前花比率,增加皮棉产量均获得了肯定的效果,但对棉纤维品质和种子发芽的影响报道尚...  相似文献   
16.
棉花化学调控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期和适量进行化学调控是棉花达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三因子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一熟春棉从蕾期至花铃盛期3次喷缩节安溶液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缩节安使用时期和用量的优化模型。分析表明,在1990和1991两年不同气候年型条件下,根据模型初步筛选出每公顷皮棉1500公斤左右,株高生长在95cm以下,使用缩节安的最佳用量。1990年因中期雨水偏多,每公顷喷缩节安的综合取值为:蕾期3.0~14.4克,初花期24.9~39.0克,花铃盛期46.5~62.0克。1991年中、后期偏旱,故每公顷喷缩节安的综合取值为蕾期4.5~14.5克,初花期9.0~34.4克,花铃盛期24.5~54.6克。此模型能为获得较理想的棉花株型和群体结构以及最佳产量提供合理调控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描述了COTGROW模型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各器官的生长、干物质分配、产量与品质形成等生理生态过程,并对1986~1994年在河南安阳进行田间试验的棉花产量和干物重进行模拟检验,产量拟合指数达0.88,干物重变化趋势也较一致,说明可用于模拟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8.
草纤维农用地膜棉田应用效果研究StudiesoftheApplicationEffectsonFarmGroundFilmMadeFromGrassandFiberinCottonFields棉田地膜覆盖可使土壤增温、保墒,是获得棉花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中熟品种中棉12,中早熟品种中棉17、早熟品种中棉16分别在露地上进行春播、晚春播、夏播试验,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与中熟品种相比,早熟品种的株高生长、主茎叶节发生、果枝伸展、蕾铃发育的相对速率都较快,因而按播种后相同热量单位比较,叶片所占的比例较小,蕾铃所占比例较大,相同单株干重下亦都有类似趋势。但早熟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和经济产量均相对较小。结果还表明,早熟品种的生长发育速率较高,如适当增加其播种密度,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因生长季热量限制与植株小之不足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仍获得较高的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文中还建立了一些关系方程,对不同熟性品种生育习性进行了数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经过1987和1988两年在河南安阳和江苏扬州二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棉花纤维产量构成因素公顷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播期、追施氮肥、密度、喷缩节安、去早蕾、留果枝数等栽培措施对产量构成各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地位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主要栽培措施是依据一定地区和一定年份而言的。在安阳地区,铃重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而去早蕾、密度和追施氮肥又是影响铃重的主要栽培措施,这三项措施的重要性顺序随着年份不同而不一样;在扬州地区,公顷铃数是贡献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影响公顷铃数的关键栽培措施,留果枝数和追施氮肥的地位则因年份不同而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这为棉花生产因地因时制宜,抓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