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概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物种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阐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简要论述了主要优良商品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技术,及原藤产后加工利用技术,预测产品市场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12.
单叶省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论述了单叶省藤的生态生物不特性,壮苗培育,造林技术以及人工藤林经济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天然分布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但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等省区的南部地区,其最适栽培区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22℃,年降雨量〉1500mm,≥15℃年积温〉7000℃,最冷月均温〉14℃,干旱月数少,几乎全年无霜冻;  相似文献   
113.
两种省藤组培成苗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叶省藤、短叶省藤组培快繁成苗芽的选择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健壮、形态正常的不同高度未展叶单芽组,在成苗培养过程中,高生长、生根率、生根条数和生根长度存在差异。高度在2.1~4.0cm的未展叶单芽为伸长培养和生根诱导培养的最佳高度组,生根诱导培养3个月后,芽苗生长可达长到组培苗移植规格(苗高、根长〉4.0cm)。研究试验结果还显示,2种省藤组培成苗培养过程,伸长及生根诱导培养可浓缩为一步,直接从增殖培养材料中选择2.1~4.0cm的单芽进入生根诱导培养,一步成苗。  相似文献   
114.
橡胶树生物量估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体各部分器官与测树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对生长规律,以树围(G)和D2H为自变量建立橡胶树树叶、树干、小枝、树根、树头、地上、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经综合检验,确认以树围为自变量的模型优于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更新橡胶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同时建立了橡胶树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15.
世界棕榈藤资源、产业及其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棕榈藤是热带地区宝贵的非本质林产品,其柔韧、抗拉和抗弯等特点使其成为编织和制作藤制品家具的主要原料。作者详细介绍了棕榈藤的资源分布情况,并论述了世界棕榈藤产业的现状、贸易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6.
长嘴黄藤和异株藤在我国已有引种驯化成功的记录,但尚未见到这两个棕榈藤种营造成林的报道.本研究调查了广东省揭东县长嘴黄藤和异株藤人工幼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3 m×3 m株行距、2株丛栽和每年4次的除杂措施,长嘴黄藤和异株藤人工林的一次造林保存率在85%以上,两个藤种3年生人工幼林的藤茎总数分别达4 400条/hm2和8 467条/hm2,总长度达6 567 m/hm2和8 600 m/hm2,生物量达1 110.8 kg/hm2和577.3 kg/hm2,经济价值却为140.1元/hm2和381.6元/hm2.由此得到结论:虽然这两个棕榈藤种人工林的经济价值还小于投入成本,但从技术上说广东省揭东县以南的华南地区可以营造长嘴黄藤和异株藤人工林.研究结果将为长嘴黄藤和异株藤人工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黄藤果实血竭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比较黄藤果实粉末样品溶液和血竭高氯酸盐、血竭和龙血竭等,对照了样品溶液的薄层层析图、紫外分光图谱和高效液相图谱.结果表明:黄藤果实粉末薄层层析图有一个斑点与血竭相同,但与血竭素高氯酸盐和龙血竭都不同;黄藤果实粉末紫外分光图谱有2个峰与血竭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相同,但与龙血竭完全不同;黄藤果实粉末高效液相色谱图有1个峰与血竭素高氯酸盐和血竭相同,但与龙血竭完全不同.据此可知黄藤果实粉末组成成分与血竭部分相同,与龙血竭完全不同,黄藤果实粉末是否具有血竭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8.
黄藤花粉低温贮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贮藏温度、真空与常压以及化冻方式对黄藤花粉低温贮藏后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天数增加.黄藤花粉生活力下降;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下降越缓慢;常温、0、-5、-20℃下真空贮藏比常压贮藏效果好,但-30℃和-40℃条件下两间不存在显差异;40℃水浴化冻与室温下缓慢复苏两间没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及施用量对米老排( 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确定其苗期施肥的最佳供氮方式及水平,采用等量施肥(C)、阶段递增施肥(A)和修正指数施肥(ME)3种方式,以0 mg·株-1为对照,分别设置50、100、200、400、600 mg·株-15个氮素水平开展米老排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式下中低剂量施肥有利于米老排后期生物量积累,高剂量施肥导致其积累停滞或下降。低剂量修正指数施肥(50 ME和100 ME),苗高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J”型高速增长状态,地径呈直线式生长;其他处理苗木在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上均因后期施肥不足或肥料积累而较前期生长有不同程度减缓。此外,所有施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收获时米老排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100 C的苗高达到最大(44.4 cm),是对照的259.0%;200 C的苗木地径(3.92 mm)、生物量(4.75 g·株-1)均为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42.5%、360.6%;200 C的质量指数最大,其次是100 ME和50 ME。综合上述形态指标评价研究结果得出,米老排苗期最佳供氮方式为等量施肥法,最佳供氮水平为200 mg·株-1。  相似文献   
120.
以系统揭示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天然分布区8个群体的6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米老排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米老排6个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丰富,各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3.73%,群体表型性状分化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米老排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90%,变异幅度为9.73%~18.39%;种子的大小系数与种子的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除种子形态指数外,总体上,种子性状变异呈现出以经度为主的梯度规律性;群体间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显著相关(r=0.459 4,p= 0.02);根据 Mahalanobis距离进行UPGMA聚类,可以将8个群体大致分为4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收集保存、评价筛选以及创新利用米老排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