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五香槟榔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槟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五香味不同风味咀嚼型槟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了食用槟榔干燥、泡制入味、定香等技术关键,并总结加工技术要点.经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湖南咀嚼槟榔为对照,五香味处理以B配方为最佳配方,产品质量符合海南省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探讨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5种不同处理时间(0、15min、30min、60min、120min)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及根系生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干物质质量和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处理时间为30~60min时,可显著增加斑兰叶的干物质质量,总根长、总表面积、单位土壤体积的总根长、根体积、根数目等根系生长参数和新抽生叶片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以处理60min时效果最为显著。适宜的IBA处理时间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质量的增加,过长时间的IBA处理(120min)会抑制斑兰叶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在本试验条件下,IBA浓度为20mg/L、浸泡30~60min适宜斑兰叶根蘖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3.
冻干咖啡粉的研制可提高咖啡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咖啡行业经济效益。以单因素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和干燥室压强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范围后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咖啡粉最佳干燥工艺参数并对优化条件下的冻干咖啡粉进行品质分析。通过响应面得到冻干咖啡粉理想参数条件为:加热板温度76.19 ℃,物料装载厚度1.58 cm,干燥室压强76.84 Pa,实际干燥速率为0.23 h -1,理论干燥速率为0.22 h -1;并且3个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排序为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干燥室压。品质分析得出冻干咖啡粉的含水率达到3.82%,色差、气味、口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咖啡冻干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冻干咖啡粉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 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从4 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酸类为主,相对含量占32.96%,其次为酮类、醇类、碳氢类、酯类及醛类等。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吡嗪类、酸类、醛类和碳氢类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醇类和酚类的信息。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各自聚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试验获得了与特定地区样品相关性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云南主产区咖啡豆的分类鉴别及产地追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5.
介绍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包括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服务内容全程化、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特点,阐述几种典型模式,指出广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6.
吴琼  宗迎  徐志  张月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58-60,66
以蒸馏法测定胡椒水分含量结果为基准,比较卡尔费休容量法测定胡椒(Piper nigrum L.)水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获得校正系数平均值2.18。结果表明:卡尔费休法可达到蒸馏法的测定准确度和精确度,而且操作简便,是可靠的胡椒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添加4种可发酵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和2种可发酵氨基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发酵生产咖啡果皮酒。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法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外源添加物对咖啡果皮酒风味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检出9大类75种风味组分,以酯类和醇类为主;添加可发酵糖能显著增加咖啡果皮酒醇类组分(23.99%~121.24%),添加可发酵氨基酸咖啡果皮酒能增加酯类组分(25.77%~28.18%),而添加可发酵糖咖啡果皮酒酯类组分显著减少(10.81%~69.94%);方差齐性检验P=0.206>0.05,在α=0.05的水平上各外源添加物果酒风味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事后两两比较P=(0.371~0.989)>0.05,说明样品间差异不显著,但PCA分析(PC1:96.01%,PC2:3.13%)能将其完全区分;使用模糊数学法感官评判发现,添加精氨酸所酿造的果酒综合得分最高(92.40),更加适合人们的口味,整体风格显著,协调性好,谷氨酸添加次之(80.80),果糖和蔗糖所酿造的咖啡果皮酒综合评分一致(78.20),添加麦芽糖果酒得分最低(74.20)。综上所述,添加氨基酸可改善咖啡果皮酒风味和口感,发酵糖改善效果不如氨基酸。  相似文献   
28.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蛋黄果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蛋黄果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且在5~95μg/mL的范围内,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0.009X-0.0078(r=0.999 3),加标回收率101.8%(n=5,相对标准偏差=1.59%),蛋黄果水溶性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66%.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将香露兜和绿茶按照7种不同比例混合,不同时间进行处理,采用电子舌对其滋味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的主成份分析图可以将不同比例和不同处理的香露兜绿茶明显区分开,结合香露兜绿茶感官审评结果,认为电子舌可以对不同配比香露兜绿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30.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蛋黄果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蛋黄果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且在5~95 μg/mL的范围内,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0.009X-0.007 8(r=0.999 3),加标回收率101.8% (n=5,相对标准偏差=1.59% ),蛋黄果水溶性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