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9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3篇 |
农学 | 196篇 |
基础科学 | 96篇 |
139篇 | |
综合类 | 1043篇 |
农作物 | 162篇 |
水产渔业 | 76篇 |
畜牧兽医 | 559篇 |
园艺 | 308篇 |
植物保护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36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为了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1年我们同荷兰进行了草原改良合作试验,搞了一项天然草场施肥试验。主要观察施肥对改善草场植被、提高产草量和质量的响影,便于我们从多方面摸索改良天然草原的途径。一、试验区基本情况天然草场试验区位于我省西部,白城地区牧草良种场界内的天然草场,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 相似文献
23.
24.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5.
26.
27.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主要表现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或有神经症状等,一般在分娩后10~60d内易发。1病因发生酮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也较为广泛,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营养供应不足,如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糖类缺乏而导致体蛋白分解和脂肪动员,使母牛能量代谢出现负平衡,引起酮体生成增加而发病。根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遗传、胎次、分娩、产奶量、品种及干奶期营养水平等都有一定关系,各胎龄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发病者最为常见;高产牛… 相似文献
28.
妊娠后期胎儿能量需求急剧增加,若此阶段能量供给不能满足需要,母体则动员其体储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脂肪和油通常作为高能物质添加到妊娠后期饲粮及泌乳期饲粮中,从而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和增加乳产量,同时减少母体体储的动员。另外,脂质代谢能利用效率非常高,并且与其他营养物质相比热增耗最小,因此能缓解夏季热应激。在妊娠期合成代谢阶段增加母猪能量的摄入有可能增加妊娠后期用于动员的脂肪量,这样可以增加母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除了作为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和油还是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脂肪酸能提高机体功能,对新生仔猪免疫功能和母猪繁殖起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集中于母猪饲粮添加ω-系列脂肪酸(n-3和n-6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及新生仔猪的生长性能,同时增强了母猪和胎儿及新生仔猪的免疫功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壳寡糖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23.5±0.95)kg的15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阿美拉霉素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阿美拉霉素165 g/t;壳寡糖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壳寡糖5000g/t。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阿美拉霉素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壳寡糖组0.04;2)与对照组相比,阿美拉霉素组干物质的消化率升高1.3个百分点(P0.05);3)壳寡糖组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P0.05)。总之,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生长猪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粪便中大肠杆菌数。 相似文献
30.
蔡熙姮尹望汪凤莲王红梅周桂莲李勇贾友刚张遨然 《动物营养学报》2023,(10):6726-6736
本试验旨在研究5种益生菌对大鼠肠道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预防效果,以筛选出对ETEC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较好预防效果的益生菌株。将80只3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雌性健康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空白对照组(CK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正常饮水,阳性对照组(AC组)在饮水中添加硫酸黏菌素(20 mg/L),试验1组(EG-1组)、试验2组(EG-2组)、试验3组(EG-3组)、试验4组(EG-4组)和试验5组(EG-5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唾液乳杆菌E33、贝莱斯芽孢杆菌F5001、戊糖片球菌9601、乳酸片球菌11403和植物乳杆菌B6401新鲜菌液(1×10^(7) CFU/mL);试验最后5 d,除CK组外,其他各组每只大鼠每天灌胃1 mL的ETEC菌液(1×10^(10) CFU/mL)进行攻毒,建立腹泻模型。预试期7 d,正试期20 d。结果表明:1)CK、AC及EG-4组大鼠存活率均为100%。2)EG-3和EG-1组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CK组,EG-3和EG-1组料重比明显低于CK组。3)NC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EG-4和EG-5组(P<0.05)。4)CK组血液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5)EG-4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NC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NC组(P<0.05)。6)EG-1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低于CK、NC、EG-2及EG-5组(P<0.05)。7)EG-1、EG-2、EG-3、EG-4和EG-5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高于CK组(P<0.01),EG-4组大鼠肝脏ALT活性显著高于AC组(P<0.05)。由此可见,唾液乳杆菌E33、贝莱斯芽孢杆菌F5001、戊糖片球菌9601、乳酸片球菌11403和植物乳杆菌B6401的添加对ETEC感染对大鼠造成的不良影响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中乳酸片球菌11403的预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