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黑土农田施加AM菌剂对大豆根际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在黑土农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两种AM菌剂,以单施化肥处理(F)和不施加AM菌剂及化肥处理(CK)作为对照,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大豆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及根系内AM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GI、GM处理的大豆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8.3%和86.6%;GI、GM、F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菌群的数量与C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p0.05)。分离大豆结荚期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共获得Acaulospora属真菌3种,Glomus属真菌7种,孢子密度均较低,G.intraradices和G.mosseae均为各自处理的优势种群。对大豆结荚期根系和根际土壤PCR-DGGE图谱条带的丰度及优势条带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菌群数明显高于根系中AM真菌的菌群数量,GI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中AM真菌丰度值最大,GM处理大豆根系里的AM真菌丰度值最大,F处理的根际土壤中总AM真菌的数量最少;施加AM菌剂处理的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分别为外源施加的两种AM真菌。  相似文献   
22.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 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明B. ochroleuca菌株能够分泌胞外抑菌物质。B. ochroleuca菌株发酵产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对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 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h时,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 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
尽管人们采用多种提取方法乃至使用商品试剂盒,但从森林土壤中获得纯品DNA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本文经多次研究探索提出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森林土壤粗品DNA进一步纯化方法。此方法由两步组成:1.利用提取缓冲液将提取的粗品DNA溶解,经氯仿/异戊醇去除杂质后,再用异内醇沉淀析出DNA;2.使用普通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柱进一步纯化DNA。结果表明:经第一步纯化后,82%-91%腐殖酸杂质被除去。经第二步纯化后,残留的少量腐殖酸杂质被去除干净。经上述连续的两步纯化后获得的DNA非常纯净,可直接用于对抑制物非常敏感的常规PCR反应。本研究报道的DNA进一步纯化方法有效、经济且省时。此外,采用其它各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土壤粗品DNA均可使用本方法进一步纯化。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24.
紫穗槐AfUGPas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UGPase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明UGPase基因在AM真菌胁迫下,接种AMF诱导的紫穗槐植株与未接种AMF紫穗槐植株之间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核酸序列比对分析、ORF分析、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该基因的核苷酸组成、蛋白质结构、系统进化发育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本研究得到AfUGPase基因全长为1831 bp,包含1 个1416 bp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1 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1584.2 Da,等电点为6.07。是一种稳定蛋白,不含跨膜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大豆的UGPase在一个次级分化群。通过预测发现AfUGPase 基因含有保守的Lys 残基,参与酶的催化作用,是典型的UGPase蛋白,并在植物糖代谢、脂类调控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食用菌栽培料和菌糠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常见的香菇栽培料和香菇菌糠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微观表面的变化,利用光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香菇栽培前后纤维素结晶度和微观结构分子基团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到栽培食用菌后,纤维素微观结构整体变化不大,但纤维素表面出现了更多的细小洞穴;XRD和FT-IR测定的香菇菌糠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晶度和纤维素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都明显低于香菇栽培料,表明纤维素晶体结构遭到破坏,这正好和SEM观察到的图像吻合。栽培香菇后纤维素结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发生重排,这也是纤维素降解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可以和包括黄瓜在内约80%的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适宜的共生体组合对于寄主的生长与抗病性的提高十分有益。为明确Glomus versiforme与Glomus intraradices两种AM真菌对"津绿3号"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种AM真菌对幼苗生长及其根系3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AM真菌均可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并能减轻病害,但以G.versiforme的促生及生防作用更显著,接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该处理的幼苗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26.6%。菌根化黄瓜幼苗抗病性的提高一方面与接种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幼苗生长健壮有关;另一方面与根系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提前诱导有关。接种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显著高于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分别为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的1.19倍与1.22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与PAL酶分别比对照提前2 d、7 d、7 d被诱导,且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4倍、2.16倍和92.00倍。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杨树感病寄主美×青Populuspyramidalis×P.cathayana分离培养冰核细菌,初步确定其优势种为欧文氏菌Erwiniasp.1个菌株,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p.3个菌株,室外杨树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冰核细菌引起杨树冻害,诱发肿茎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8.
通过把芽枝霉 (Cladosporiumberbarum)、木霉 (Trichodermasp2 )、黄曲霉 (Aspergillusfumigatus)、链格孢(Alternariasp)、青霉 (Penicilliumsp2 )、曲卷毛壳菌 (Chaetomiumbostrychodes) 6个菌株混合后 ,接种在 3种底物枫香(Lf)、马尾松 (Pm)和两者组合 (mLf+mPm)上 ,研究了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真菌在底物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快于单独菌株对底物的分解 ,混合底物快于相应的单一底物的分解 ,并且底物分解过程符合Olson指数降解模型 ,根据分解系数推导出混合真菌对底物的分解速率依次为mLf>Lf>mPm >Pm。 6种真菌中Cladosporiumberbarum、Chaetomiumbostrychodes在分解前期对底物的分解起作用 ,Trichodermasp2、Aspergillusfu migatus、Alternariasp、Penicillium在不同的底物上始终能以一定的种群数量存活下来 ,对底物的分解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菌的总体数量与质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底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真菌的定殖、繁殖 ,同时也有利于加速底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29.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发病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东北地区、杨树上普遍存在的冰核活性(INA)细菌,能在温度-4℃以下产生冰核活性,主要种类为: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Gavinietal=Erwinia herbicola]、菠萝泛氏菌[Pantoea ananas(Serrano)Mergaert et al=E.ananas]、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Millard)Burkholder]、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ara(Pon.et al)Dye]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ue Van Hall]。它们主要分布于感病寄主的冻枝、冻死芽、枝干肿包、溃疡瘤、病枝、真菌溃疡病斑等部位,春秋两季为活动期和侵染期,出现频率最高,占细菌分离数的50%以上,泛氏菌占优势,在病部内外均有分布,内部较多,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能造成杨树冻达,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研究还证明,杨树冰核活性细菌能增强真菌溃疡病菌的侵染,促进真菌溃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除草剂施用对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剂对AM真菌的孢子萌发及活力、对宿主植物根系的侵染、群落结构、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