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贵州省重要的旱地作物之一,长期栽培形成了丰富的甘薯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45份贵州省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平均欧氏距离为5.00,榕江红苕与桐梓红皮心的欧氏距离最近,为0.99;铜仁黄皮橘红心和天柱红皮的欧氏距离最远,为8.50。可将45份贵州省甘薯地方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一类包括20个品种;第二类包括18个品种;第三类包括3个品种;第四类包括两个品种;第五与第六类都只有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研究甘薯种质资源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筛选光合效率和产量较高的品种,为高光效高产甘薯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对57份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光合参数和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光合特性以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甘薯品种(系)产量性状变幅较大,各品种(系)中,单株结薯数在1.4~6.8个,单株产量在0.24~0.94 kg,单株商品薯产量为0.13~0.80 kg。光合参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5.12%~28.15%,表现为蒸腾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不同甘薯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光合参数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6.38%;57份甘薯种质资源聚为五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产量性状方面表现突出。【结论】不同甘薯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 、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 、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 、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 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 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 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