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旨在解析甘蔗响应梢腐病菌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甘蔗抗梢腐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参考。以我国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孢子悬浮液为病原,以高抗梢腐病品种YT94/128和高感梢腐病品种GT37为宿主材料,在温室条件下进行针刺法接种,提取病情指数最严重时期,即接种后第14天的甘蔗叶片蛋白质进行iTRAQ定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从GT37中成功鉴定3707个蛋白,获得542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表达187个,下调表达355个;从YT94/128中成功鉴定到3068个蛋白,获得差异蛋白449个,其中上调表达191个,下调表达258个。这说明遗传背景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蛋白质组成上有很大差异,推测这是不同甘蔗品种间抗梢腐病性差异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克隆龙眼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DLCCoAOMT)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在低温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从龙眼叶片中克隆DLCCoAOMT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 研究DLCCoAOMT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DLCCoAOMT 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JN093023。该cDNA 全长993 bp,具有1 个744 bp 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47 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LCCoAOMT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 CCoAOMT 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龙眼 DLCCoAOMT 与桦木属的CCoAOMT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LCCoAOMT 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总体上表达量在根和茎中较多,叶中较少,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DLCCoAOMT 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量也发生变化。原核表达结果表明,DLCCoAOMT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结论】从龙眼中克隆到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33.
[目的]明确茭白和甜玉米对甘蔗二点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甘蔗二点螟人工大量饲养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6±1)℃的空调房中,挑取初孵二点螟幼虫单头接入培养皿内,分别饲以茭白茎段和甜玉米粒块,每3d更换1次食料,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幼虫的发育情况和存活数量,幼虫化蛹后第2d观察记录其性别及称量体重,记录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死亡日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雄性比.每处理重复50皿,试验共培养3批次.[结果]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幼虫平均历期雄性分别为22.54和26.29 d,雌性分别为24.69和29.77 d,两者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蛹平均历期分别为8.68和8.94 d,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2和3.90 d,两者均差异不显著(P>0.05);蛹平均体重分别为0.0736和0.0651 g,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初孵幼虫饲养至蛹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9.30%和38.00%,饲养至成虫羽化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6.00%和36.00%;雌雄性比分别为0.70和0.55.[结论]甘蔗二点螟室内取食茭白较甜玉米更适合其个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