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决定稻米营养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其品质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水稻种子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相关基因分离克隆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对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功能和遗传调控规律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采用基因聚合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高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策略,为水稻和其他重要作物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信阳市1980~200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两系水稻制种育性转换期应处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不育系的播期应安排在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始穗,不育系的自交结实情况相对较低。并对避免自交结实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5个两用核不育系叶龄与积温的记载和分析,探讨了各不育系出叶速度和有效积温的差异以及叶龄与积温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各不育系叶龄模型,为两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水稻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秧苗根部土坨的稳定性是衡量秧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不同育秧方法的重要技术参数。采用抖落、浸泡、自由落体3种方法测定了泥质法和营养土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结果表明,泥质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的破碎率均小于6%,而营养土法育秧秧苗根部土坨破碎率高达50%,是前者的4~10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泥质法育秧的优势机制,指出了提高秧苗根部土坨稳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5.
研究结果表明,豫南粳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是高温引起灌浆结实能力下降、品质降低;高温高湿在抽穗灌浆期引起稻瘟病、纹枯病严重发生;三化螟三代在怀苞抽穗期集中危害。推迟粳稻播期和抽穗灌浆期,可有效改善粳稻抽穗灌浆期生态环境,排除上述障碍。该对策得到了田间试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6.
Ⅲ优98在豫南稻区晚播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介绍了该组合的试种表现及其在豫南稻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7.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杂交稻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稻种子生产 ,由于涉及亲本多 ,亲本特异性强 ,纯度要求高 ,因此其种子生产比常规种子复杂得多。为了保证杂交稻的纯度和优势 ,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创造和使用了分步提纯法、配套提纯法和简易提纯法 ,虽然使亲本的生产不断简化 ,在生产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仍然没抓住种子源头这一关键环节 ,因而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亲本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四级种子生产程序遵循的是重复繁殖的技术路线 ,重在种子源头和解决种子繁殖的排杂和隔离等保纯问题 ,对杂交稻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38.
对信阳 5 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信阳进行培两优组合制种育性转换的最佳时期为 7月 1 2~ 2 0日 ,育性转换最敏感的初始期为 7月 1 4日 ,其低温风险 5 0年一遇 ,风险频率约 2 %。  相似文献   
39.
方玲  宋世枝  段斌  何世界 《杂交水稻》2006,21(1):53-53,90
“早西瓜—晚粳稻”是伴随豫南粳稻晚播栽培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可解决早西瓜后茬和晚播粳稻前茬空闲的问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0.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豫南粳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粳稻/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逐渐被重视。对粳稻/小麦种植方式延长生育期、实现小麦适期播种、农艺简化、省工省时、丰产等优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