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6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对鸡胚蛋方便食品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清洗后的鸡胚蛋在沸水中预煮8 min后,去除蛋壳并在盐水中漂洗5 min,在熬制好的卤汤中煮制30 min后捞出,再在160~190℃热油中炸制150 s,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杀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通讯控制系统。介绍了USB控制模块与单片机、PC机之间进行数据通讯的原理、特点及硬件的实现方法;阐述了通过USB接口实现对外界参数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对多种外部设备控制的原理;对USB通讯软件的设计思想及编程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USB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工具及流程。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对光强度和CO_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控制光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在抽穗期旗叶光合作用对光响应、CO2响应以及气孔导度对光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饱和光强度,然后随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直至出现光抑制;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饱和CO2浓度后,光合速率几乎不变;冬小麦叶片气孔导度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饱和光强度,然后随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气温为20和25 ℃、CO2浓度相同(360 μmol·mol-1)的条件下,冬小麦的最大光合速率几乎不变,但温度影响冬小麦的饱和光强度.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对毒死蜱胁迫下斑马鱼血清CAT和SOD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斑马鱼肌肉注射不同浓度毒死蜱以及维生素E,研究斑马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情况以及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试验分为5组,依次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毒死蜱组(0.002、0.02、0.2 mg/kg)以及高浓度联合维生素E(0.2 mg/kg+VE)治疗组。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浓度组短时间(24 h)作用均使两种酶活性升高(P﹤0.01),加维生素E组活性增高更显著;长时间(168 h)作用则明显抑制酶活性(P﹤0.01),维生素E组酶活性变化较平缓。表明毒死蜱对斑马鱼机体抗氧化系统损伤作用明显,维生素E对CAT和SOD活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响应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不同光照条件下绿豆幼苗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数据和有效光量子效率,进一步利用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响应的机制模型(模型1)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型2)拟合这些数据,比较这2种模型的适用性和参数特点。结果表明:模型2估算3种光照条件下绿豆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约为实测值的63%,且不能直接估算其饱和光强,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存在显著差异,且不能解释绿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动力学下调现象。模型1不但可以准确计算绿豆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饱和光强,而且计算得到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饱和光强与实测值高度符合,还可合理解释植物的PSⅡ动力学下调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海南乐东的感病番木瓜叶片上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外壳蛋白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片段长867个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该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47株PRSV和1株畸形花叶病毒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62.41% ~94.71%之间.运用CLUSTALX和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番木瓜PRSV病毒大致可分为美洲-澳洲类群和东亚-东南亚类群2大类,后者又可分为SB1、SB2、SB3等3个亚类.乐东毒株和已报到的畸形花叶病毒PaMLV病毒都属于PRSV.不过乐东毒株属于SB1亚类,而PaMLV属于SB2亚类.乐东毒株(JQ318029)和另一海南毒株(HQ424465)属于SB1亚簇,信心指数分别达到89%、83%、96%.不过乐东毒株与越南北部的4种毒株(AF506875、FN808408、AJ875115、U14742)的同源性更高,说明导致乐东畸形花叶病的毒株可能来自越南,而不是由海南本地毒株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渝西地区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和兔球虫种类,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氏计数法检测渝西荣昌、永川、大足等 8 个区 14 个兔场共 1 273 份 粪样本,并收集卵囊,鉴定兔球虫种类。【结果】发现 14 个兔场均有感染球虫,平均感染率为 90.65%,璧山 和江津的感染率最高,为 100%,2 月龄以下兔感染率极显著高于 2~4 月龄、4~9 月龄及 9 月龄以上年龄段兔, 感染率为 98.19%。小型养殖场兔球虫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率为 86.53%。8 个区的克粪便 虫卵数(Oocysts Per Gram,OPG)为 9.65×103 ~6.56×104 ,其中 2~4 月龄 OPG 最高、为 6.31×104 。对药物使 用情况调查显示,未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92.31%,OPG 为 4.42×104 ; 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89.19%,OPG 为 2.75×104 。在 14 个兔场共鉴定了 10 种艾美耳球虫,其中优势虫种为穿孔艾美耳球虫(Eimeria perforans)、大型艾美耳球虫(E. magna)、盲肠艾美耳球虫(E. coecicola)和中型艾美耳球虫(E. media), 检出率分别为 25.20%、23.38%、11.96%、10.02%。【结论】渝西地区普遍感染兔球虫,且多为混合感染,因此 应加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俗称蟳或青蟹(下统称为青蟹).肉质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又可药用治理水肿、胃病等疾病,一直被人们视为珍贵、高档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19.
焦铭  孙雪  李笔  吴喆 《江西农业学报》2014,(3):110-111,115
通过对斑马鱼肌肉注射不同浓度(2、20、200、2000μg/kg)的毒死蜱,研究了斑马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处理后24 h两种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在处理后96 h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说明毒死蜱对斑马鱼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和高粱用于碳同化和光呼吸的电子效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华靖  陶月良  王立新  叶子飘  李红 《作物学报》2011,37(11):2039-2045
为了探讨C4植物碳同化和光呼吸的电子效率,运用Li-6400光合仪同时测定玉米和高粱在30℃和380 μmol CO2 mol-1下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地拟合所测的光响应曲线和快速光曲线,其拟合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算得玉米和高粱在光呼吸条件下参与碳同化的电子流分别为198.60 μmol m-2 s-1和178.00 μmol m-2 s-1,所占比率分别为75.34%和74.81%;参与光呼吸的电子流分别为7.04 μmol m-2 s-1和7.84 μmol m-2 s-1,所占比率分别为2.67%和3.29%。而根据Valentini和Epron的方法算得玉米和高粱碳同化的电子流分别为210.45 μmol m-2 s-1和188.54 μmol m-2 s-1,所占比例分别为82.68%和79.24%;参与光呼吸的电子流则分别为45.67 μmol m-2 s-1和49.40 μmol m-2 s-1,所占比率分别为17.32%和20.76%。以前法研究表明,玉米和高粱在光呼吸条件下,来自PSII的电子除流向光呼吸和碳还原外,还存在其他消耗电子的途径,证明其他消耗电子的途径并不能被忽略或其他途径所消耗电子的量并不是常数。后法过高地估算了玉米和高粱叶片中来自PSII的电子用于光呼吸的消耗量。两法的结果相差6倍左右。这对重新评估光呼吸在植物的光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