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稻茬麦旋耕撒播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具体研究,其生长发育具有营养体小、前慢后快、蘖多成穗低、粒少不轻4个特点。提出了栽培指标和邯分87-2小麦“大密度中株型偏穗重型”的高产途径。确定了K和Zn的增产作用,并分析了N、P、K、Zn配合施用促进小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但分蘖骤变型两极分化而不恶化群体的效应。据水分动态提出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22.
限水条件下的小麦水肥效应与主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限灌水资源的麦田,进行了不同灌水数量和不同施肥量的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施N量与产量、穗数、穗粒数关系密切,而与千粒重的关系不密切;灌水数量的表现则不同,与穗数、穗粒数关系不密切,而通过千粒重的显著变化影响产量;肥水互作效应不显著,生产上在有限水资源情况下,可依靠多施肥发挥以肥补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应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应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操作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4.
我国作物高产栽培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作物高产栽培的研究过程,提出作物高产栽培的方向是超高产栽培,并对作物超高产栽培的内容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对麦茬稻进行了品种,密度,育秧,施肥,喷剂试验,结果表明,壮秧稀植与高穗重品种,氮素V字施肥是统一的,提出高产理想株型,稀植程度和产量结构,肯定了湿润育身方式,证实了氮磷钾锌配合,施硅,喷胆碱复合物和水稻微肥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6.
全因果通径模型中主要因素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自变量之间呈因果关系的通径模型,分析了经典方法在决策主要因素时的优缺点;提出了比较总效应和总决定程度的新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印证  相似文献   
27.
以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为材料,在中水肥条件和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底肥量、追肥时期、追肥次数及追肥量进行了五个处理的综合试验,通过对产量结果的统计和对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次生根等项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最佳施肥方案。即磷、钾全部底施,氮底施60%,起身拔节期1次追N占40%(即每公顷施底肥P2O590kg K2O90kg N126kg;起身拔节期1次追N84kg)。  相似文献   
28.
为摸清宝成铁路北段、宝天铁路(简称“两宝”)沿线泥石流沟分布与形成条件,西安铁路局、铁道科学院西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共同组成调查组,先后进行了近8个月的外业调查,考察了76条泥石流沟,收集了基本资料,编写了调查  相似文献   
29.
稻茬麦旋耕撒播生育特点,栽培指标和肥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茬麦旋耕撒播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具体研究,其生长发育具有营养体小、前慢后快、蘖多成穗低、粒少不轻4个特点。提出了栽培指标和邯分87-2小麦“大密度中株型偏穗重型”的高产途径。确定了K和Zn的增产作用,并分析了N、P、K、Zn配合施用促进小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但分蘖骤变型两极分化而不恶化群体的效应。据水分动态提出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肥运筹对冬小麦邯617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为材料,在中水肥条件和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以不同的底肥量、追肥时期、追肥次数及追肥量进行了五个处理的综合试验,通过对产量结果的统计和对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次生根等项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最佳施肥方案。即磷、钾全部底施,氮底施60%,起身拔节期1次追N占40%(即每公顷施底肥P20590kg K2090kg N126kg;起身拔节期1次追N84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