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AMMI模型在蓖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蓖麻品种的育成与推广过程中,品种产量性状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由于品种的基因型和环境存在着交互作用,用一般的线性回归方程只能解释小部分交互作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模型),不仅最大程度地反应互作变异,而且能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稳定性。本文应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4个蓖麻杂交组合2008-2009年多点试验的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而评价各参试组合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32.
摘 要:为了筛选适宜金龟甲RAPD-PCR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于2009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分别采用改良的SDS法、平衡酚法、裂解液法和CTAB法提取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的基因组DNA,通过DNA沉淀性状观察、产量和质量分析,以及随机引物PCR (RAPD-PCR)比较,筛选最优的金龟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SDS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产量较高,但纯度较低,并且降解严重,RAPD-PCR扩增谱带弥散较严重;裂解液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较高,降解程度较低,但产量最低,RAPD-PCR扩增谱带弥散较严重,并且存在非特异扩增现象;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不仅产量和纯度较低,降解严重,而且RAPD-PCR扩增结果不稳定,具非特异扩增现象;平衡酚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产量和纯度高,降解轻微,RAPD-PCR扩增结果稳定,扩增谱带弥散轻微。因此,在上述4种方法中,平衡酚法是最适合PAPD-PCR的金龟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裂解液法和改良的SDS法次之,CTAB法最差。  相似文献   
233.
蓖麻杂交种耐盐碱能力评价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混合盐碱胁迫对蓖麻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评价不同蓖麻杂交种耐盐碱胁迫的能力,为盐碱地蓖麻栽培提供依据,选择‘淄蓖麻7号’、ZB-6和‘淄蓖麻8号’3个蓖麻杂交品种(组合),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工混合盐碱土壤进行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蓖麻品种在0.2%~0.6%的土壤含盐量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但高浓度的混合盐处理对蓖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盐碱胁迫造成蓖麻株高降低、茎秆变细、叶片变小、主茎穗及主茎分枝穗蒴果数量变少、单株产量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蓖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明显,在0%、0.2%、0.4%和0.6%盐碱处理区,‘淄蓖麻7号’、‘淄蓖麻8号’和ZB-6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276.95、4146.45、3613.80、2678.85 kg/hm2。LSD法多重比较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4.
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翻耕+化肥(T1)、翻耕+秸秆还田+化肥(T2)、旋耕+化肥(T3)、旋耕+秸秆还田+化肥(T4)、免耕+化肥(T5)、免耕+秸秆还田+化肥(T6)。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0—20cm土层免耕处理大团聚体(2mm)含量增加35.79%,中粒度团聚体(2~0.25mm)含量增加30.81%,微团聚体(0.25~0.106mm)含量增加25.80%。免耕+秸秆还田的T6处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团聚体(A1)、中粒度团聚体(A2)和微团聚体(M1)中分别比翻耕+化肥的T1处理高25.04%,28.55%,18.12%。传统耕作作物产量高于保护性耕作,翻耕+化肥的T1处理在2013,2014,2015年的水稻当量产量分别比免耕+化肥的T5处理高12.30%,13.22%,15.20%。免耕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了土壤固碳,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35.
为了解不同林龄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叶片-土壤氮磷钾特征、光合色素及非结构性碳含量的相互作用,以云南省建水县3种不同林龄(5、18和35年)白枪杆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内设3个20 m×20 m的标准样方,测定不同土层(0~15、15~30、30~45 cm)和叶片N、P、K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及非结构性碳含量;并计算叶片-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不同林龄白枪杆叶片和土壤N、P、K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枪杆叶片氮磷钾含量在中龄林内最高,幼龄林其次,成熟林最低;N∶P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K则相反;在幼中龄林内,白枪杆叶片N∶P值小于14,植物生长受N限制,在成熟林中大于16,植物受P限制;叶片可溶性糖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含量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而淀粉含量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在中龄林内最高、幼龄林次之、成熟林最低。土壤N、P、K含量及N∶K在0~15和15~30 cm土层内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升高,在中龄林和成熟林中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同一土层中,N∶K在幼中...  相似文献   
236.
依据植保专业学科特点和农业昆虫学课程特点及农业生产的实际,结合青岛大学农业昆虫学教学实践,对植保专业的农业昆虫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书育人等进行改革.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并对典型病虫害详细讲解,次要害虫相关内容由学生自学与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生态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237.
以休闲养生保健为设计目标,以忆江南为设计理念,通过对常熟总工会工人疗养院内庭院、主入口区、私密小庭院、沿河滨水带等区域进行景观设计,营造了一处既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的现代疗养院景观环境,又能够彰显疗养院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江南现代园林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238.
在稻-鳝种养结合和非种养结合(水稻单一种植)模式下,设置不同氮肥减量梯度试验,研究稻田土壤对典型重金属镉吸附和解吸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鳝种养具有降低稻田土壤p H、增加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作用;减氮处理组中,稻-鳝种养结合模式下的稻田土壤Cu、Zn、Pb、Cd及Cr含量有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的趋势,两种模式下的As和Hg差异不显著;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均可用Langmiu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表明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更可能是一个不均一的多相界面,吸附的Cd~(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Langmuir模型得到的稻田土壤Cd~(2+)最大吸附量为986—1 081 mg/kg,种养结合模式下稻田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稻田土壤对Cd~(2+)的解吸量与吸附量成显著正相关。稻-鳝种养结合模式可通过改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影响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过程,增大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