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柱花草是华南坡地果园生草栽培的重要草种,为减轻柱花草与果树的根系养分竞争,有必要筛选根系构型适宜的基因型柱花草。本试验在正常供磷条件下研究了7个基因型柱花草的根系构型特征,发现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总根长、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与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根据生物量和根系构型将其分为3类,选择生物量高但基根角度差异大的2个基因型(‘格拉姆’和‘184号’)进行进一步的磷效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根角度小的‘184号’在高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磷吸收效率,但在低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其磷效率较低。本研究表明,基根角度是影响磷吸收效率的重要因子,但是磷效率还取决于低磷条件下的生长表现;‘格拉姆’可能比‘184号’更适于用作果园间作。  相似文献   
22.
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不同作物对VA菌根真菌的依赖性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姚青  冯固  李晓林 《作物学报》2000,26(6):874-878
以玉米、 小麦、 大豆、 三叶草四种作物为试材, 在低和高两个施磷水平下接种或 不接种泡囊-丛枝菌根真菌(VAMF), 研究不同作物的菌根依赖性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 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玉米、 大豆、 三叶草的生长, 但小麦无此效果, 菌根依 赖性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大豆>三叶草>小麦。 菌根真菌提高作物的叶绿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2015年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化带来的病毒感染力、致病力等特征变化,从GISAID和GenBank上获取我国2015年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HA核酸序列,经BLAST在线比对后下载选用的2013年和2014年人、家禽感染H7N9流感病毒HA核酸序列;利用MEGA6.0分析HA蛋白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的变化,比较H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我国2015年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HA基因变化和引起的病毒感染力、致病力变化。2015年人感染H7N9病毒HA蛋白均具有能使其与人呼吸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Q226L,各样本HA蛋白氨基酸替换位点比2013年样本氨基酸替换位点增多,2015年人感染H7N9病毒出现分化。新增的氨基酸变化可能加强了H7N9病毒对人的毒力,2015年人感染H7N9病毒出现分化并具有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25.
姚青 《新疆林业》2008,(3):28-28
阿克苏地区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以来,开始大面积推广栽植红枣,经过7年的生产实践,各县市都积累出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全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由2001年的2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91%。我们根据近几年在生产中调查、分析,结合各县市推广的一些实用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春季苗木栽植的各个技术要求,以期造林成活率有一个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
姚青 《防护林科技》2014,(10):61-63
新疆阿克苏地区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以其规模大、品种多、天然、绿色、独特等优势,在国内市场具有良好的声誉。针对制约林果产业化发展存在的7个方面的问题,从林果基地建设、市场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品牌战略、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等方面,论述了解决相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7.
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入侵植物种类, 然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 存在类间同质和类内异质现象, 给技术人员甄别与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带来了挑战。为了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外来入侵植物, 本文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模型(MobileNet-LW)。以专业人员鉴定得到的113种 11 628幅外来入侵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6∶2∶2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Retinex、旋转和高斯噪声等方法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为了减少类间同质现象对模型误检的影响, 在模型MobileNet基础上添加了SE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深度连接注意力网络, 提高网络对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为了降低模型计算消耗和内存消耗, 采用通道剪枝方法对网络瘦身;为了弥补剪枝后造成模型准确率降低, 采用教师网络-助教网络-学生网络的形式对剪枝后的网络进行知识蒸馏, 学生网络通过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识别外来入侵植物的准确率。通过消融试验测试模型的性能, 利用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3个评价指标, 对现阶段经典模型与改进后模型MobileNet-LW所获得的识别结果进行评价。消融试验结果显示, 在相同数据集条件下, 所有改进点对模型的性能都有所提升, 且改进后算法在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中准确率提高了5.4百分点, 模型参数量减少了约53%;模型对比试验表明, EfficentNet、DBTNet、ResNet-101、ConvNext和MobileNet-LW 5个模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3%、74.9%、76.1%、79.7%和86.1%, 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提高了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准确率。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对113种外来入侵植物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且模型具有轻量化特点。  相似文献   
28.
阿克苏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造林难度大,根据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造林工作中应采取造林整地、良种壮苗、合理密植、科学营造、合理选择树种、抚育管护、造林典型模式设计等项技术措施,提高苗木抗旱性能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9.
报道了接种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对石硖龙眼(Dimocalpus longan L.CV.Shixia)实生苗营养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处理6个月后,植株根系侵染率达到38.9%,干重显著增加,菌根依赖性为41.7%:植株的株高、复叶数、叶绿素含量和总叶向积都显著提高:含氮量虽然没有显著增加,但是植株的总吸氮量增加约1倍:含磷量和吸磷量均显著增加,后者增幅约1.5倍。表明接种Glomusuer versiforme能够显著促进石硖龙眼实生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在华南红壤中,施用有机肥和硫磺在提高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也能维持土壤酸度,有利于蓝莓的植株生长。为了探索最佳硫磺施用量,本研究以‘蓝雨’品种的组培苗为试材,设置了0.11%~0.56%的5个梯度,研究不同施用量对组培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磺施用量逐渐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且氮、磷、钙、铁的有效含量不同程度增加;5个硫磺处理均促进蓝莓的生长,但是0.22%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最好,而0.33%~0.56%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有所降低;MDA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测定表明0.33%~0.56%施用量的植株存在一定的胁迫,推测可能与SO42?的累积有关。本研究表明,在华南红壤区栽培蓝莓,大量施用硫磺可能导致SO42?的累积而削弱硫磺对蓝莓生长的促进效应,建议施用有机肥时选择pH较低的种类,以减少硫磺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