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24篇
  6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筛选适合江苏沿海滩涂种植的耐盐转基因小麦。[方法]比较7个转SbPIP1基因小麦株系在江苏大丰市滩涂种植的株高、穗长、高峰苗、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结果]S4、S5和S6这3个转基因株系至少在4个或以上农艺方面的表现均居于7个检测株系的前3位。[结论]S4、S5和S6这3个株系在江苏沿海滩涂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小麦TaPIMP1基因在小麦耐旱种质培育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TaPIMP1转基因纯合株系B64和B208及受体对照扬麦158在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部分耐旱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及其对照的TaPIMP1表达量在24h内变化剧烈:转基因株系的种子发芽率、胚芽鞘和胚根长度显著高于受体对照。在10%-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受体对照。在15%-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受体对照。[结论]该研究表明转基因株系的耐旱能力较受体对照扬麦158有显著提高。TaPIMP1基因可应用于转基因小麦耐旱种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63.
优质油菜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能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主轴长度,千粒重外,株高,根颈粗,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数和每粒数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点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在7个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4.
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172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并对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分别具有3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亚基1、7+9和5+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54.07%、48.26%和49.42%。3个位点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可分别表示为:1≥2*Null,13+16≥14+15≥17+18≥7+87+96+8,5+102+124+12;对沉降值的作用可分别表示为:2*≥1Null,14+15≥17+187+8≥13+167+96+8,5+102+124+12。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在蛋白质含量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4+15/2+12、1/7+8/5+10、1/17+18/5+10和1/7+9/5+10相对较高;在沉降值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7+18/5+10、1/7+8/5+10、2*/7+9/5+10和1/14+15/2+12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24种亚基组成类型中没有发现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出现的频率较低。江苏省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应结合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亚基组成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66.
为提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7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双列杂交设计的21个F1杂交组合在2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于其加性效应,显性程度为超显性。增效基因为显性,减效基因为隐性。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2个试点的平均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0%和63.17%。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并在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7.
为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试点鉴别力,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15个品种在22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品种,V)、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V×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90.63%,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89%,基因型效应仅占0.8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IPCA1、IPCA2、IPCA3、IPCA4和IPCA5合计解释了81.21%的互作平方和.15个参试品种中,V3(农麦161)、V4(宁麦1529)和V10(宁麦资16306)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V2(华麦1405)、V5(襄麦46)和V6(光明麦1526)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V1(宁1526)、V8(宁15219)、V9(宁1625)和V15(对照扬麦20)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V13(信麦165)产量低且稳定性差.在22个试点中,E1(江苏南京)、E2(江苏常熟)、E18(浙江海宁)、E21(河南平桥)、E22(上海崇明)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强;E8(江苏高邮)、E16(湖北随县)和E4(江苏泰州)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弱.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品种对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V10(宁麦资16306)不仅高产稳产性好,而且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68.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69.
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实践和经验,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我国小麦育种工作中对小麦杂种后代的两种处理方法即系谱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提出了对两种选择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0.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九五”期间 ,江苏省先后共育成、推广了 17个小麦新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 97 7万hm2 ,并且在产量潜力、抗倒性、抗病性和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作者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