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4篇
  6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7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麦17在参加2006-2008年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合计22个试验点次有18个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增产点次率80%以上,2年平均产量720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CK)增产5.07%;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片生产试验,7个试点产量全部比扬麦11号高,平均产量7 102.6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7.11%,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各地大面积生产的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约7 500 kg/hm2.由2006-2008年品质分析结果可知,平均容重816.5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3.28%,湿面筋含量26.5%,面团形成时间3.2 min,品质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相当.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较轻,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小麦品种,前中期生长繁茂而青秀,后期灌浆较快,成熟期较早,适合江苏淮南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小麦拔节期渍害对小麦籽粒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池淹水的方式,设置对照和渍水2周、3周3个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拔节期渍害对籽粒的容重、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粒径和硬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SDS沉淀值和SRC,以及面团的揉混仪参数、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等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2015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3—2016年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小麦新品种‘宁麦26’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26’平均穗数476. 6万/hm~2,穗粒数36. 7粒,千粒重41. 9 g,产量6 636. 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5928**、0. 3296**和0. 2497*。产量(Y)与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7 583. 99+11. 76X1+116. 44X2+103. 94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 6426),其次是穗粒数(Py=0. 4309),千粒重的作用相对较小(Py=0. 3572)。‘宁麦26’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源宁麦9号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根据抗、感品 种杂交、回交后 代抗、感性的 表现,研究 分析了抗 梭条花叶 病小麦品 种宁麦 9 号的抗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宁麦 9 号对梭条花叶病 的抗性为细胞核 遗传,主要受 2 对基因 控制,抗病性为显性。文中还对如何利用其选育抗 梭条花叶病小麦新品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簇毛麦是小麦品种改良重要的遗传资源,其5VS上含有硬度基因Dina/Dinb、抗白粉病基因Pm55和抗条锈病基因Yr5V,创制普通小麦-簇毛麦5VS易位系新种质,对于高效利用5VS上的有益基因进行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5VS纯合易位,本研究以mInDel软件分析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序列,开发了小麦第5同源群短臂的InDel特异分子标记WC656,对小麦品种以及普通小麦-簇毛麦5VS.5AL和5VS.5DL易位系及其衍生后代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来区分5AS、5BS、5DS染色体臂以及5VS易位系。结果表明,在21个普通小麦品种、小麦-簇毛麦5VS回交F2代中杂合易位单株,均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422 bp(5DS)3条带。在T5VS.5AL高代品系、回交F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471 bp(5BS)、422 bp(5DS)2条带,379 bp(5AS)条带缺失。T5VS.5DL高代品系、回交F2代中纯合易位单株扩增出379 bp(5AS)、471 bp(5BS)2条带,422 bp(5DS)条带缺失。WC656鉴别的5VS纯合易位结果与顺序FISH-GISH分析结果一致。T5VS.5AL、T5VS.5DL具有抗白粉病、籽粒硬度指数低等优良特性。因此,利用InDel分子标记WC656可以鉴别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AL、T5VS.5DL衍生后代中的纯合易位,PCR扩增实验操作相对简便,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携有5VS纯合易位的软质弱筋小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宁麦36’的生产特性和应用价值,采用2019—2022年江苏省农科院科企淮南小麦联合体中间试验和2021—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基地进行的品质试验资料为依据,以‘扬麦20’作为对照,对‘宁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与弱筋小麦密切相关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度产量试验中,‘宁麦36’的平均产量较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02%、5.60%和5.99%,均达极显著水平。‘宁麦36’的高稳系数(HSC)和适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扬麦20’。2020年区试混样‘宁麦36’的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GB/T17893—1999和GB/T17320—1998弱筋小麦标准。‘宁麦36’的4种溶剂保持力(SRC)均低于弱筋对照品种‘扬麦20’,饼干直径较‘扬麦20’大0.91 cm‘。宁麦36’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弱筋品质优,在江苏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宁麦35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宁麦8号、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9号4个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用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61%和3.82%。熟期较对照扬麦20略早,有效穗数466.0万穗/hm2,穗粒数38.7粒,千粒重45.0g。中抗赤霉病,品质属中强筋。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宁麦35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兼顾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Glu-B1x7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创制了以宁麦9号为背景的Glu-B1x7亚基缺失系,克隆并分析Glu-B1x基因,评价该基因对弱筋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第514位发生了C/G到T/A转换,相应的第514、第515和第516位碱基组成的三联密码子由CAA替换为终止密码子TAA。与野生型宁麦9号相比,具有Glu-B1x7亚基缺失的品系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水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均降低,部分品系降低幅度达显著水平。HMW-GS总量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低分子量谷蛋白比显著降低,和面仪和面时间显著降低,糖酥饼干直径显著增加。Glu-B1x7基因沉默在宁麦9号背景下可提高弱筋小麦加工品质,该等位变异可用于优质弱筋小麦培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大田栽培措施对软红冬小麦品质的影响,以宁麦9号和宁麦14为试材,于2010-2012年度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吹泡仪参数和糖酥饼干直径的效应。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在不同年度对宁麦9号和宁麦14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间的互作效应较小。2010-2011年度,播期、密度和氮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多数品质性状的效应不显著,仅晚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宁麦9号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宁麦9号和宁麦14的面团延展性。2011-2012年度,高密度和氮肥后移处理未显著影响宁麦9号的饼干直径,但显著提高了面团弹性;晚播、高密度和氮肥后移处理显著提高了宁麦14的面团弹性,降低了其饼干直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有的常规栽培措施不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的生产,应加强大面积推广品种的调优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抗小麦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为了解宁麦9号对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利用170对SSR引物,对宁麦9号及其9个衍生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共检测到471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1~6个,平均2.8个。UPGMA聚类分析表明,扬麦18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小,扬辐麦4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大。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这些以宁麦9号为亲本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一半以上来自宁麦9号。宁麦9号等位变异在其衍生材料中的分布比例因品种而异,且不同染色体间差异较大,但相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比例在A、B、D染色体组间相近。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发现,10个标记位点在宁麦9号和由其选育的9个新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扩增带型,其中9个位点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或与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紧密连锁。将宁麦9号与主要弱筋小麦生产品种宁麦13(宁麦9号系选)进行基因组比较,两者遗传相似系数达0.732,说明宁麦13与宁麦9号遗传背景高度相似,而且两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抗赤霉病位点相关标记位点高度一致,这一结果可以部分解释宁麦13同样具有的抗赤霉病与优质弱筋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