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鉴定中 ,经常出现结果不合理的现象 ,这时应通过单基因和复合基因鉴别寄主的发病情况反复相互验证 ,并增加重复次数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试验证实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薯不是异质的 ,而是同质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马铃薯主要栽培措施(水分、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和双因素搭配的产量效应,根据模型求极值找到了亩产3205.5公斤的最佳农艺措施(灌溉水120~150mm,尿素19.8公斤/亩,三料磷6.4公斤/亩,密度3352.3株/亩)。为总结马铃薯栽培经验与指导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Atlantic)是农业部种子局于1980年从美国引入的品种,美国用U.S.D实生苗B5141-6作母本,Wauseon作父本,杂交育成,适合油炸片加工.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公司于1998~200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许可,分别在武川、呼和浩特、集宁、扎兰屯4点进行多点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适应性强,加工性状优良;于2001~2003年在全区多个旗(县)推广种植,并在外省、市推广种植,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各大油炸薯片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使农民、企业共同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内薯3号马铃薯综合农艺措施产量函数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间试验用 4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寄生适合度 ,结果表明 :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法和百分率r值法易于操作且结果合理 ,适用于此病原物。从菌种看 ,C5和C19的致病性普遍高于C6;从品种看 ,坝薯 10号和一墩青较抗病 ,无花和坝薯 9号次之 ,费乌瑞它最感病。最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寄生适合度测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O2。产生H2O2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O2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 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Atlantic)和夏普蒂(Shepody)中获得23个转基因株系,其中75%为Kan抗性植株。在2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m blot分析表明,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2-4个拷贝,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妆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 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1,3,4孢子。结果表明,和未转基因对照组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O2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变化不明显。试验表明,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晚疫病的抗性和体风H2O2含量水平呈正相关。还对马铃薯转化中再生小植株诱导,转基因植株中GO基因拷贝数,对晚疫病抗性的鉴定以及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产生抗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单孢分离是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技术 ,它可纯化病原菌 ,是进行病原鉴定、生理生化、病菌遗传变异等方面研究的基础。单孢分离的方法很多 ,常采用PDA平板划线法。但这种方法不太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 ,因为 :(1)市售琼脂杂质较多 ,经高压灭菌后仍可保留许多不规则的小块 ,在显微  相似文献   
19.
<正> 1 引言从5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脱毒品种,此后相继由许多科研单位用这种方法生产脱毒种薯,以解决种薯退化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脱毒小薯播种是当前马铃薯生产的一项先进技术。脱毒小薯主要是用于原种生产,我院所处呼和浩特市气温较高,马铃薯病毒传播较快,不适应生产原种。我们选择在海拔1600米,7月份平均气温为18.3℃,昼夜温差较大的阴山丘陵后山冷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