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引入的香根草不同生态型进行了繁殖生物学习性观察。采收的香根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种子活力为100%;种子最高的发芽率为9.5%;变温条件有利于香根草种子萌发;种子储藏后发芽率下降;浸种、冷藏、表面灭菌处理对香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香根草种子外植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种子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以香根草种子为外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及生根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采收初期发芽率达到90%以上,4℃低温贮藏能有限延长种子的寿命;无菌苗丛生芽诱导系数高达7.3;在MS培养基上,0.5 mg/L的2,4-D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在MS+6-BA 2.0 mg/L+IAA 1.0 mg/L上分化率达到55.1%,繁殖系数为15.4;在添加0.2 mg/LIAA的MS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叶绿体内创建光呼吸代谢支路降低光呼吸的损耗,必然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氮同化和逆境响应造成影响,并最终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在马铃薯叶绿体中融合表达乙醇酸氧化酶(Glycolate 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来分流光呼吸产生的乙醇酸,以期提高生物量和产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有效叶数和单株薯重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叶片形状、有效光合面积、有效叶数和株高等因子的变化,部分转基因株系出现块茎畸形和薯重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15.
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新型农林人才是农科类专业高等教育的使命。针对农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长江大学为例提出建立农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的设想:整合性地构建跨学院、跨专业的系统性和融合性的实践课程,促进农科类相关专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传统农科专业与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新模式;不断完善农科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通用的管控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研究成果既突显“新农科”“新”的核心,又促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与“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的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18.
安祖花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适合安祖花遗传转化的受体体系,分别选取安祖花组培苗带叶柄的叶片和带叶柄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以带叶柄的茎段为外植体对愈伤诱导效果好于带叶柄的叶片。使用带叶柄茎段为外植体,以1/2MS BA 1.0 mg/L 2,4-D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89.65%;使用3%蔗糖作为碳源的1/2MS添加0.1 mg/L KT能显著提高诱导率;添加NAA 0.5 mg/L或2,4-D 0.5 mg/L有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茎段快繁及试管薯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茎段快繁中,采用生根时间、生根率、节间长度和粗度作为评估马铃薯茎段快繁壮苗的标准。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40mg/L的B9处理马铃薯茎段快繁效果最好;黑暗处理20d,并在培养基中添加B9能够提高试管薯诱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