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工艺监测参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62.
猪脂联素mRNA竞争性PCR定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肌肉和肝脏,调节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在人、猴子、小鼠中研究发现,当脂肪过度沉积时,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的表达量及血液脂联素水平均降低,而体重下降时,脂联素的表达量和血液脂联素水平又升高。所以体内脂联素的表达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但是脂肪沉积如何调控脂联素基因的表达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63.
利用色差计检测了5种绿茶茶汤在40℃贮藏12 d的条件下色泽变化,并跟踪检测了其主要内含物成分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各主要化学成分与色差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类EGCG、EC、C、GCG、ECG与茶汤色泽劣变显著相关,黄酮醇类化合物杨梅素半乳糖糖苷、杨梅素葡萄糖苷与L值、红绿度(a值)、a/b值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4.
类黄酮是茶树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决定茶叶品质及其健康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C-TOF/MS、qRT-PCR等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积累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果显示,茶树不同器官中,鲜叶中的酚酸、儿茶素和黄酮醇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原花青素含量低但种类多,而在根中则相反。从基因表达差异上看,从鲜叶到茎到根,4CL、CHI、F3H and F3’5’H表达依次降低。酶学实验显示,从鲜叶到茎到根,DFR/LAR和ANR酶活在鲜叶和茎中无明显差异,而在根中只检测到微弱的DFR/LAR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含量在一叶中最高,芽其次;黄酮醇的含量在一叶和二叶中较高;花青素的含量随着鲜叶发育依次减少。qRT-PCR结果显示,PAL、C4H、CHS、F3’H、F3’5’H、DFR、LAR和ANR基因的表达与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和黄酮醇积累规律一致。酶学实验显示,随着鲜叶的发育,DFR/LAR的活性依次降低,ANR的活性呈增高趋势,它们的变化与酯型C和EGC含量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65.
66.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茶叶科学》2000,20(2):105-109
比较了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品质差异 ,结果显示悬浮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黄素 (TFs)含量均比传统红茶高 ,茶汤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表现出浓强爽的特征。悬浮发酵液经适当后熟处理 ,可增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明显改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67.
影响茉莉花开放释香的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初步研究了温度、湿度、水分供应、茶坯窨制等环境因素对茉莉鲜花开放释香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不仅降低了呼吸高峰和呼吸速率、而且抑制鲜花开放和香气释放 ;高湿及供水对鲜花开花释香具有促进作用 ;茶坯低温窨制有利于鲜花开放释香  相似文献   
68.
儿茶素是茶树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茶叶的重要功能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正确评价茶叶及其制品中儿茶素含量,了解儿茶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香草醛盐酸比色法、HPLC等方法,研究蔗糖诱导子处理对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蔗糖处理对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茶树愈伤组织还是茶树幼苗经蔗糖处理后其儿茶素含量及组分都有所增加,但是高浓度的蔗糖会抑制茶树愈伤组织的生长,特别是在液体培养的早期添加蔗糖。添加适当浓度的蔗糖能增加茶树愈伤组织中非酯型儿茶素C和EC的含量;蔗糖处理后茶树幼苗中非酯型儿茶素EGC和EC含量明显上升,而酯型儿茶素 EGCG相对含量有所下降。qRT-PCR分析显示蔗糖诱导了茶树幼苗中C4H、CHS、CHI、F3H、LAR、ANR、DFR、F3’H、F3’5’H基因表达,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F3H,其次是ANR、CHS。这进一步证实了F3H、ANR为茶树儿茶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9.
茶叶水浸出物、茶汤和水对香气吸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茶叶水浸出物、茶汤和水对香气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性质的水具有较强的吸香能力主要的茉莉花特征香气成分均能被水吸收。茶汤的吸香能力比水更强,吸附的精油总量比水样提高了31.23%茶叶水浸出物对茶叶吸附香气的总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吸附的香气种类及组分比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0.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