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重点比较了不同类型杀菌剂防治烂铃病害的效果,明确了不同药剂对棉铃疫病的抑制中浓度。在江苏省多种药剂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铜制剂具有良好的保铃效果和较长的残效期,适宜应用烂铃病害的防治。其中以保4及护铃1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且保4具病虫兼治的效用。  相似文献   
22.
 三麦纹枯病主要为害三麦基部茎节之叶鞘,形成典型的纹枯症状,严重的茎杆折断倒伏,造成减产,是江苏三麦生产中的一大威胁.1984—1986年间从江苏10市30县采集三麦典型病株110个,分离纯化共得74个菌株.经形态学、组织学和菌丝细胞融合鉴定,江苏引致三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以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为主,普遍分布在江苏各麦区,少数麦区也有立枯丝核菌(R.solani)为害.  相似文献   
23.
棉花不同生育期SOD同工酶与品种抗黄萎病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凝胶电泳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子叶期、4叶期、蕾期、铃期、吐絮期等5个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内SOD同工酶,结果其谱带数目相应为4、8、8、4、3,随着棉花的生育进程,SOD同工酶活性由弱一强一弱。在棉花生长前期子叶期、4叶期,抗、感黄萎病品种之间,接菌与不接菌棉株间,SOD同工酶谱活性差异不明显;在蕾期,虽然品种间的SOD同工酶谱活性差异不明显,但接菌的棉株E1、E5、E6三条酶带活性强于不接菌棉株,E3活性则相反;在铃期,抗、耐品种较感病品种E2谱带活性强,接菌棉株较不接菌棉株增加一条E3b谱带。感病品种泗棉2号上显症棉株叶片体内SOD同工酶较无病症叶增加一条E4酶带;不同病级的叶片内,SOD同工酶的活性差异不大。至吐絮期,不同品种棉株及显症叶与无病叶间的SOD酶活性又趋相同。  相似文献   
24.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鉴定的病指校正及抗虫棉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7年运用较客观的相对抗性对病指进行校正,以校正病指划分抗病类型,对156份优质抗虫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为:抗病材料4份,占2.56%;耐病材料23份,占14.74%;感病材料129份,占82.70%。1995、1996年重复鉴定的11份材料中,除泗棉3号下降为耐病,其余均保持一致,吻合率为90.91%;且11份材料中,有9份年度间差异减小,校正效果达81.82%。  相似文献   
25.
日本土传病害防治现状 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土传病害的防治现状 (1)抗病品种和抗病砧根的应用 抗病品种的使用可降低土传病害的暴发,在蔬菜栽培中可用抗病砧木来防治土传病害。在大田作物栽培中,抗小麦土传病毒病、立枯病、条斑病和伏革茵效枯病的品种己经使用。另外,对赤豆褐茎腐病、晚疫病、大豆茎枯病,对马铃薯晚疫病也在病菌生理小种和抗病品种方面正在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6.
日本土传病害防治现状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连作,其次为线虫传播.在合理轮作和品种布局的基础上,栽培抗病品种是其防治根本,并可针对不同病害采取施用有机物,清除病残体、生物防治、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化学防治等措施来控制土传病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28.
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1984至1986年间,采集江苏各地大、小麦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丝核菌属菌株分别为23个和50个。经比较鉴定其培养特性,菌丝形态、隔膜孔器以及细胞核数目,结合菌丝融合测试,50个小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AG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R.cetea-lis Vander Hoeven),其中CAG1、CAG3、CAG6、AGC1分别为44、1、1和2个菌株。在23个大麦纹枯丝核菌菌株中,除2个属于立枯丝核菌AG5群外,其余均为禾谷丝核菌,其中CAG1、CAG2、AGE的菌株分别为18、1、1、另有一菌株不属所测融合群。
人工交互接种试验表明:来源于大麦和小麦的禾谷丝核菌CAG1群菌株对于大、小麦均有极强的致病力;立枯丝核菌AG5群菌株次之,也有一定致病力;其他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较弱。因此,引致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丝核菌(R.cerealis)的CAG1群。  相似文献   
29.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相似文献   
30.
江苏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株,同属于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l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