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对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的还原糖、单宁含量和酯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明确了棉株体内诸种生化成分与品种抗黄萎病的相关关系,兹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烘试的5个陆地棉品种分别为86-121(抗病品系,平均病指为6.90):冀合328(耐病品种;平均病指14.75):川2783(感病品系、平均病指34.67):盐棉48(感病品种,平均病指36.88);  相似文献   
12.
<正> 江苏省常年西瓜种植面积约7.3万hm~2,西瓜枯萎病是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障碍。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我国60~80年代前期造成了很大损失,虽然现在用抗病品种已基本控制住其为害,但在土壤中的病原菌仍然存在。在棉花与西瓜混作或轮作区,西瓜与棉花不同来源的枯萎病菌能否交互感染棉花和西瓜,一直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3.
Homma  Y  夏正俊 《世界农业》1993,(5):30-31
在日本,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传病害的发性。有关大田作物的生产,例如在主要产区缩短轮作期限或连作,推广温室大棚栽培,水改旱等可导致土传病害的传播、频繁流行和新的土传病害发生。对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多年生作物进行受害调查,总的看来,因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线虫病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棉花生产对产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烂铃的防治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尽管各地在防治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如铃衣剂、摘基部果枝等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15.
16.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我国及世界人民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具有品种繁多,表型特征差别大,基因组小,繁殖周期短及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是研究豆科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遗传资源。为创造丰富的变异资源,对菜豆品种黄金勾种子进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处理剂量为200 Gy,在M_3代观察并统计变异的类型。以百粒重及种子大小(长与宽)为代表,对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大粒(菜434)和小粒(菜601)株行与野生型对照相比,所检测的3个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野生型对照。在总计3 500株M_3单株株行中,607株株行在生育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叶部性状、株型、育性及种皮颜色等性状上与野生对照相比变异较为明显,其中5.5%的变异株行的变异属于典型的孟德尔显性遗传规律,符合3∶1分离比例,初步确定该类变异由单基因所控制。选取部分重要变异性状株行,进一步在M_4代进行表型观察,验证M_3代性状观察的结果。所获得的具有稳定遗传的材料不仅可直接应用于品种选育,还为克隆引致性状变异的功能基因及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苗保安系列是一类新型复配杀菌剂。室内平板培养测定,对棉花炭疽病菌的EC50在0.83~0.96之间,共毒系数>1000;对棉花立枯病菌的EC50在1.61~3.59之间,共毒系数在266~324。温室盆钵试验结果,苗保安处理区的健苗数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空白对照区在出苗后死苗数急剧增加。不同试点不同年度的田间防效表明,苗保安的病指防效为69.07%~96.07%,保苗效果为84.94%~100.00%。其中以苗保安Ⅱ号综合性状最佳,超过对照药剂灵福合剂。苗保安系列对生长无不良影响,有轻度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点比较不同类型杀菌剂防治烂铃病害的效果,明确了不同药剂对棉铃疫病的室内测定结果。在江苏省多种药剂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铜制剂具有良好的保铃效果和较长的残效期,适宜应用于烂铃病害的防治实践。其中以保4及护铃Ⅰ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且保4具病虫兼治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1979—1986年对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研究。此病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在含有淀粉、果糖、乳糖和蛋白胨、天冬酰胺以及荠秆鲜、干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发芽需要有少量的碳源。对pH值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以pH5—7最适。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3-29℃,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22-28℃。对光照不太敏感,但在黑光灯下较易产生分生孢子。根据4个菌株比较研究的结果,初步认为菌株间可能有分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20.
大豆E1~E4基因作为对大豆生育期影响最大的E系列基因,与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密切相关。为总结大豆主要生育期基因E1~E4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促进中国大豆生育期育种模式的形成,本研究综述E1~E4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变异类型鉴定方法和调控大豆光周期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大豆群体E1~E4基因型分析在大豆品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大豆生育期遗传调控机理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