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室内研究了5个温度条件(15、20、25、30和35±0.5℃)下,七星瓢虫(Cocinelaseptempunctata)5个捕食虫态对棉蚜(Aphisgosypi)3个体积组的功能反应。测试温度范围内,瞬时攻击率(searchrate)和处置时间(han-dlingtime)随捕食者龄期的增长而增加;每一捕食者虫态内,搜索率随猎物体积的增加而上升,而处置率则下降;搜索率随温度增加直线上升,而处置率则呈曲线上升。田间罩笼内研究了5个捕食者虫态对棉蚜混合种群的捕食功能,其捕食率远远低于室内实验。应用复合捕食方程并结合叶面积的影响对七星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进行了模拟研究,且模拟值与观察值吻合程度较好。本研究表明,虽然七星瓢虫—棉蚜系统比较复杂,可以应用本研究探讨的方法建立模拟模型,以准确预测田间棉蚜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32.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上饲养10代的棉蚜作为虫源,以其亲本为对照,在室内分别研究了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短期影响,及单价抗虫棉对棉蚜的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无显著影响。在抗虫棉上取食1代的棉蚜,各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数和产仔历期、内禀增长率、净增长率、平均发育历期等和取食亲本的棉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GK12上取食37代的棉蚜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和在GK12上取食1代的棉蚜之间以上各指标也无显著差异。可见,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无显著影响,GK12在长期内对棉蚜也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3.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消化酶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蚜是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上的非目标害虫,也是Bt棉上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用酶标仪在室内测定了取食Bt棉GK12不同世代棉蚜中肠消化酶系的活力和比活力,包括蛋白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并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的棉蚜比较,以研究Bt棉对棉蚜中肠消化酶的短期影响和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取食Bt棉1代、2代、3代和60代以上的棉蚜,与取食常规棉棉蚜的这4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Bt棉上取食不同世代棉蚜的消化酶活力也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应来看,Bt棉对棉蚜的中肠消化酶系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4.
转基因抗虫棉对甜菜夜蛾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近年甜菜夜蛾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室内测定了转单价基因(Bt)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该种害虫的抗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双价基因棉,而转双价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Bt基因棉,但两种转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均不太理想。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能使棉田农业生态系统及及其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从而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5.
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简论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创新农技推广的基本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服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着力“三大推广”,即强化公共推广,发展多元推广,构建和谐推广;提升“五种能力”,即不断提升集成创新、执法监管、指导服务、推广应用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指出:改革创新农技推广的关键是要创新推广观念,创新推广体制,创新考核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和创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农业面临多重因素制约,且各制约因素相互叠加,共同制约全球农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概述了当今全球粮食与农业领域面临的10大挑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全球粮食及食物损耗与浪费问题十分严重,际机构对此高度关注,积极推动相关治理工作.中国粮食损耗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也恶化了粮食不安全状况.FAO等国与浪费也十分惊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8.
FAO在对世界粮食和农业领域主要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世界粮食和农业领域将面临的7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9.
控制棉铃虫暴发成灾的APM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近年来全国特别是北方棉铃虫空前大暴发,其显著特点为发生范围广、数量大,发生期早、世代重叠,兼性迁飞、异地暴发,受害作物多、面积大。食物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是其大面积暴发的根本原因;整体防治水平下降、抗药性剧增是造成大面积成灾的主要原因。由于适宜于棉铃虫猖獗发生的基本条件依然存在,预测近年内其暴发危害的态势仍然持续,可能成为北方特别是黄淮棉区常发性的农业灾害。根据国内外控制棉花害虫暴发成灾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特,控制棉铃虫暴发成灾必须组织起来,采用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对策,组建由决策、技术、信息和推广四大系统构成的区域性APM体系,实行大面积综合防治、统一防治、全面防治、全程防治,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逐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0.
2 0 0 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 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 ( Bt+ Cp 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 5天左右 ,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 1 .6倍 ,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 ,异色瓢虫对用 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 2 2 .0 % ,棉蚜茧蜂对用 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生率降低 2 3.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