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利用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植物内生细菌凝结芽胞杆菌R14和地衣芽胞杆菌R21对引起石斛兰叶斑病的串珠镰孢菌B10b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法显示R14和R21在PDA平板上对B10b的抑菌带宽分别为4.94mm和6.33mm,镜检发现两株细菌处理后的B10b菌丝均表现为畸形,膨胀破裂,内含物外流,并且产生畸形分生孢子;两株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B10b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38.270μA/ml、498.884μl/ml.温室防治试验显示,R14和R21喷施石斛兰叶片,对由B10b引起的石斛兰叶斑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70.13%和67.53%. 相似文献
32.
为探索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叶对广粉1号和粉杂1号粉蕉根系酚酸分泌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不同时间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第13天的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组成,以及甲醇溶解物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广粉1号TR21处理后4d和6d根系酚酸分泌量高于对照,处理后8、9、11、13d低于对照;TR21处理粉杂1号根系酚酸分泌量始终高于对照。广粉1号对照根系处理后13d分泌物中检测到阿魏酸、反式肉桂酸、芥子酸、对香豆酸、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TR21处理仅检测到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粉杂1号对照和TR21处理后13d的根系分泌物只检测到阿魏酸。不同处理的甲醇溶解酚酸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粉杂1号的抑制效果比广粉1号明显,TR21处理的粉杂1号抑制效果最显著。甲醇溶解酚酸对4号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R21喷叶可以改变粉蕉根系酚酸的分泌,但在抗感品种中引起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3.
利用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植物内生细菌凝结芽胞杆菌R14和地衣芽胞杆菌R21对引起石斛兰叶斑病的串珠镰孢菌B10b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法显示R14和R21在PDA平板上对B10b的抑菌带宽分别为4.94mm和6.33mm,镜检发现两株细菌处理后的B10b菌丝均表现为畸形,膨胀破裂,内含物外流,并且产生畸形分生孢子;两株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对B10b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38.270μl/ml、498.884μl/ml。温室防治试验显示,R14和R21喷施石斛兰叶片,对由B10b引起的石斛兰叶斑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70.13%和67.53%。 相似文献
34.
35.
36.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31菌株和TR21菌株单独及混合使用防治农科1号香蕉(Musa AAA Cavendishsubgroup cv.Nongke No.1)枯萎病的田间效果。收获期结束后统计的结果表明,R31处理区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4.05%,TR21处理区发病率为8.70%,TR21+R31(V:V=1:1)处理区发病率4.59%,对照区发病率21.88%,防效分别为81.86%、61.09%和79.45%;折算每667m2经济损失率比对照分别减少34.46%、25.90%、32.50%。研究结果表明两株枯草芽胞杆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餐厨虻虫砂,本文研究了餐厨虻虫砂可否替代泥炭作为穴盘育苗的栽培基质。选取黄瓜、圣女果两种果蔬作为研究对象,将餐厨虻虫砂、泥炭、珍珠岩和蛭石等四种材料按体积比例配制成不同处理的基质,开展大棚穴盘育苗实验,并测定了不同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果蔬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当替代比例下,栽培基质的容重、相对含水率、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等指标均有改善。对于黄瓜育苗和圣女果育苗,上述四种材料的最佳配比均为10:50:20:20,此时对出苗率无影响,且对株高、根长、茎粗、鲜重和干重都有积极作用。可见,采用餐厨虻虫砂基质替代10%的泥炭,用于果蔬育苗是可行的,此时可避免餐厨虻虫砂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为寻找一种不支持芽胞杆菌正常形成生物被膜的培养基,比较枯草芽胞杆菌R31和168菌株在MSgg、NB、LB、BGM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被膜形态差异,确定R31和168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根据R31在MSgg、NB、BGM培养基中振荡培养的生长方式设计出BGM1和BGDM培养基,测定R31在BGM1和BGDM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并比较R31菌株和168菌株在BGM1和BGDM上生物被膜形成的差异,然后测定枯草芽胞杆菌TR21菌株、解淀粉芽胞杆菌R21g9菌株、短芽胞杆菌L1菌株、胶质芽胞杆菌L2菌株在BGM1和BGDM培养基上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显示,R31在MSgg、NB、LB、BGM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薄皮,在MSgg、LB固体培养基和NA上形成具有褶皱的菌落,在BGM上形成光滑的菌落,R31在这些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被膜比168菌株厚实。R31在MSgg和BGM中早期(2 h)以游离状态生长,对数生长期(4 h)菌体黏连出现链状,对数生长中后期(8 h)菌体呈现网状结构,但在NB培养基中主要以游离状态生长,显示营养而非培养条件影响R31的生长方式。于是将BGM培养基中的酵母提取物换为牛肉膏获得BGM1培养基,将BGM1培养基的胰蛋白胨改为细菌学蛋白胨得到BGDM培养基,并发现R31和168菌株可以在BGM1上形成薄皮和菌落,不能在BGDM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薄皮和具有褶皱的菌落。待测菌株均能够在BGM1培养基上形成厚薄程度有差异的薄皮和有褶皱的菌落,均不能在BGDM培养基上形成薄皮和具有褶皱的菌落。在BGDM中添加甘油或Mn可以恢复R31形成薄皮和扩散的褶皱菌落。芽胞杆菌在BGDM培养基上不能正常形成薄皮和具有褶皱的菌落,BGDM可以用于筛选促进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39.
为了揭示芽胞杆菌类生防因子和镰刀菌病害的互作方式,对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消除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了镰刀菌酸抑制枯草芽胞杆菌R31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测定体系,并筛选出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所需的最低镰刀菌酸浓度。测定了在该镰刀菌酸浓度处理下的R31生长曲线,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镰刀菌酸处理和对照在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下的菌体形态。然后测定了不同浓度MnSO4添加消除镰刀菌酸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效果,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各处理镰刀菌酸的残留量。结果显示,以24孔细胞培养板为培养容器,以BGM1为培养基的生物测定系统中,显著抑制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低镰刀菌酸用量为9 μg/mL;该浓度的镰刀菌酸抑制了静置培养的R31菌体形成网状结构和漂浮在液面,并抑制了振荡培养的R31早期菌体增殖。但共培养体系中添加MnSO4可以恢复R31的生物被膜形成,其中200 μg/mL的硫酸锰不仅能消除毒素抑制,还可显著促进R31的生物被膜形成。镰刀菌酸可能通过影响R31基质产生细胞的分化而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硫酸锰可以作为钝化剂缓解镰刀菌酸对R3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