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98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79篇
  58篇
综合类   823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为筛选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以杜鹃红山茶叶片、叶柄、嫩茎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对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叶片、嫩茎,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分化率上优于其他外植体。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 2,4-D+0.5mg/L 6-BA,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 2,4-D+3.0mg/L6-BA+1.5mg/L IAA。该研究可为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蜂糖李”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本研究以9年生“蜂糖李”为试材,研究了4个负载量水平,即201~400个果实/株(T1)、401~600个/株(T2)、601~800个/株(T3)和800个/株以上(T4)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多,产量随之增加,而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则降低。其中单株负载量在601~800个,果实的整齐度最佳,产量为27.76kg/株,显著高于T1和T2;T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63%,糖酸比44.98,维生素C含量为3.32mg/100g),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合理的负载量能提高“蜂糖李”的产量和品质,最适宜单株控果量为601~800个。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的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持续时间长。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成本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药剂,进行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1)供试水稻品种:镇稻94242)栽培条件:试验在江苏省方强农场9号试  相似文献   
75.
76.
以西辽河平原地区主推品种伟科702为供试品种,通过2015、2016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侧深施复合肥+硫包衣尿素(FS)、缓释肥+硫包衣尿素(HS)和常规施肥(CK)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缓释肥+硫包衣尿素处理,春玉米产量、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完熟期子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高于复合肥+硫包衣尿素处理和常规施肥方式;转运率及子粒贡献率均低于复合肥+硫包衣尿素处理和常规施肥方式。缓释肥+硫包衣尿素施肥及复合肥+硫包衣尿素处理方式较常规施肥处理少追肥1次,综合考虑增产效果和成本因素,一次性侧深施缓释肥+硫包衣尿素,可作为研究地区玉米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77.
植酸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能提高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粪便中磷的排泄量。本文对植酸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植酸酶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并对影响植酸酶活力的因素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8.
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应用与抗穗发芽有关的功能标记 Vp1B3 Vp1b2 Dorm1并结合整穗发芽、籽粒发芽、籽粒+芒、籽粒+穗轴、籽粒+颖壳和籽粒+芒+穗轴+颖壳共6种发芽试验处理,分析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红粒抗穗发芽对照京9428和京冬8号的抗性受粒色、Vp1Bc、颖壳或颖壳抑制物控制;9个白粒品种(系)穗发芽抗性均不同程度的受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控制;强抗穗发芽品系CA0431的抗性与 Vp1B3Dorm1和粒色无关,而与其他遗传因素有关;强抗穗发芽品系山东046432属于由Vp1BcDorm1控制的基因型;中抗穗发芽品种矮抗58的抗性与穗轴有关;Vp1Bb基因对CA95502的穗发芽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芒和颖壳或它们的抑制物对白粒中感穗发芽品系CA9640、CA0459、CA0493和白粒高感穗发芽品系山东928802和CA0306的穗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 Vp1Bb基因型与山东928802和Vp1Bc基因型与CA0306的穗发芽并无相关。  相似文献   
79.
胶东丘陵区典型赤松人工林的生长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东丘陵区1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和密度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特征,探讨了林地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在0-18年间的年均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18-65年间的生长速率。赤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处于0.94~1.66 g/cm3之间,整体较为适中,土壤粘粒含量普遍较低。赤松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供试赤松林地土壤pH值均表现为酸性,土壤EC普遍很低。林龄较高的赤松人工林土壤CEC较为适中,而低林龄赤松林地土壤CEC处于"很低"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整体较高,而有效磷含量很低,有效钾含量整体较为适宜。胶东丘陵区赤松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较为稳定,各指标在不同样地间的变异均为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80.
小型西瓜生育特性、种植模式与普通西瓜不同,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基于小西瓜的生育特性,综述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为提高小型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