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甘蔗宿根黄化遗传特点与亲本耐宿根黄化差异,为开展甘蔗耐宿根黄化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383个甘蔗亲本和97个甘蔗家系为试验材料,开展5个宿根作物季的田间宿根黄化试验,并进行性状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力和育种值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甘蔗宿根黄化高峰期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化程度随生长期延长而下降,随宿根年限延长而加重,并受试验地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影响甘蔗农艺性状,且发生较重时易与农艺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遗传力计算结果表明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亲本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0.45,家系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22,狭义遗传力为0.2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宿根黄化受到亲本、时期、试验地、年度、作物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效应中仅亲本显著存在,另外4个因素将通过互作影响甘蔗宿根黄化,其中影响最重要的是试验地×时期、亲本×试验地等互作,亲本位居第五。亲本或家系间宿根黄化差异最大时期为宿根发苗中后期而不是宿根黄化率最高时期。表型预测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过63.6%亲本和64.9%家系的耐宿根黄化能力属较好以上;育种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30.3%亲本属耐宿根黄化能力较好以上,不及亲本表型值分类的一半,亲本育种值评价结果与表型值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结论】甘蔗宿根黄化属低至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影响因素众多,并以互作影响为主。易受试验地微小环境和田间管理影响,将给甘蔗宿根黄化田间试验研究与耐宿根黄化新品种选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2.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3.
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广西推广应用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解决生产上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以桂糖73-167为母本,CP84-1198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目标品种桂糖38号。广西区试结果表明,桂糖38号平均产蔗量96.3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增产4.3%,其中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00.9t/hm2,比新台糖22号增产11.5%;11—2月份平均蔗糖分为14.95%,比新台糖22高0.93个百分点,其中11月和12月的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76%和15.14%,比新台糖22分别高0.84和1.21个百分点;新宿平均含糖量为14.4t/hm2,比新台糖22增11.6%,其中宿根平均含糖量为15.1t/hm2,较新台糖22增17.1%。桂糖38号为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甘蔗品种,可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4.
桂糖34号是按"五圃制"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经过9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比较适合广西旱坡地种植。该品种高产稳产,在广西区域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112.80 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分别增产20.82%、11.00%;宿根性好,宿根蔗发株率达196.64%,比新台糖16号高47.66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高53.27个百分点;耐旱性较强,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种植,产量最高达107.84t/hm2,比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增产,增幅最高达44.7%。  相似文献   
45.
对早熟、高糖亲本桂糖92-66的系谱和种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利用其作亲本开展杂交育种的规模、成效及育成品种、品系的性能、系谱和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桂糖92-66为亲本配制得到甘蔗杂交组合174个,培育出实生苗101 458株,选育出桂糖42号等6个优良甘蔗新品种和桂糖08-1045等4个新品系,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8.85万hm~2以上;桂糖92-66作父本的育种效率高于作母本,其早熟、高糖性状易于在其子代中传递,是中国大陆利用频率和效率均较高的高糖骨干亲本,可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糖、高产甘蔗育种中加以利用,以提高新品种的综合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甘蔗常规五圃制选育中甘蔗性状的鉴定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交流甘蔗常规育种技术,提高甘蔗育种的效率,选育和推广更多甘蔗优良新品种,更好地为甘蔗糖业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47.
不同甘蔗基因型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育种材料中4个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08-56、08-441、08-572和08-1497)和2个广西主栽品种(ROC22和ROC16)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抗寒形态特征、抗逆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各供试品种(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处理使甘蔗的株高、假茎粗均降低,使甘蔗叶片不同程度的萎蔫,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桂糖02-833、桂糖97-69、桂糖02-351、桂糖03-2287、B9、桂糖02-770 6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特性及在高产滴灌栽培条件下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分别测定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和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结果]6个新品种的蔗茎产量、生物总量和含糖量分别达180、200、25 t/hm2以上,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6个品种叶片全氮、全磷含量在甘蔗伸长期的7~11月份较高、持续时间长而稳定,12月份开始明显下降;而全钾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间呈持续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在8~10月含量较高,11月份开始下降。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是养分吸收和利用较强的高产优质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生产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9.
以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11号、桂糖28号、粤糖91-976、粤糖00-236,ROC11,CP85-1491为亲本,选配了8对16个正反交组合,以其F1代实生苗材料进行了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对8对正反交组合之间光合特性和主要产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植阶段有5对正反交组合在净光合速率、株高或茎径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宿根时仅有3对正反交组合在株高、茎径或锤度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多数正反交组合在新植和宿根的主要性状方面差异不显著;以ROC 16为母本选配的组合ROC 16×GT11在新植和宿根的多数性状r其正交组合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以ROC22为母本选配的5个组合在新植时其正交组合的多数性状值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的性状值,宿根蔗时则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50.
为选育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以自育的27个新品系和2个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枯心苗率、黑穗病发病率、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田间锤度、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等性状,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分析,对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进行多性状指数选择,并与单性状选择做比较。结果表明:除新植枯心苗率之外,所测性状在试验材料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公顷有效茎数、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可发酵糖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广义遗传率较高,株高、茎径和田间锤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且广义遗传率较低。公顷有效茎数与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可发酵糖量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13个新品系入选,且有8个入选材料的新宿平均公顷产糖量和新宿平均公顷可发酵糖量均超过双对照,指数选择法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可用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