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苗期表现为耐铝性具有明显差异的 10份大麦基因型为材料 (耐铝和铝敏感基因型各 5个 ) ,研究铝胁迫条件下生育后期植株生物量、铝和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铝胁迫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 ,但抑制程度因基因型而异 ,上 70 119等铝敏感基因型受影响较大 ,且两类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成熟期明显大于乳熟期。铝胁迫显著降低敏感基因型的子粒产量 ,但对耐性基因型的影响较小。铝胁迫增加所有基因型根系和地上部的Al含量 ,但增加幅度基因型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耐铝基因型增加较少 ,而铝敏感基因型表现显著增加。酸性土壤上 ,根系和地上部N、P、K、Ca、Mg和Zn等养分含量 ,铝敏感基因型显著减少 ,耐铝基因型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大麦雄性不育系小花结构的细胞学观察周美学,金银根,黄志仁,许如根(江苏农学院农学系,225009)研究大麦不育系小花中与开闭颖有关的浆片及与雄配子发育直接有关的雄蕊结构,对探明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结构特征有重要意义。1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本院新选育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个大麦品种(系)间耐湿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害对参试各品种(系)的后期绿叶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耐湿性较好的品种(系)为萎缩不知、苏5078、通83~11、通88~58、88V163~166,其余品种耐湿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5.
由6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经2年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蛋白质的Wr/Vr分析指出,F_2世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蛋白质含量高为隐性,Hiproly具有最多的隐性基因;蛋白质含量低为显性,Risψ1508具有最多的显性基因。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方式为超显性,且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选育出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筛选出的恢复系配制杂种.研究了各组合的杂种F1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结果表明.杂种F1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类型组合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杂优利用在多棱大麦组合和多棱×二棱大麦组合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7.
江浙沪啤酒大麦品种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浙沪生产上应用的大麦品种进行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表明: 1、由于品种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杂种各性状的平均优势偏低,故改良品种时急需引进新的优质资源。 2、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最小。但产量性状间较协调,故同时改进三个性状也是可能的。 3、浙皮1号的矮化能力,沪麦8号的每穗粒重,矮早3号的每穗粒数和泾大1号的单株穗数的一般配合力的应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六个亲本的的双列杂交F,组合产量比较的资料,联系其早代表现,研究各亲本从低世代到高世代产量构成性状中的配合力变化.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紫皮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从低世代到高世代由低转高.而外来品种PF52296则相反,说明产量一般配合力的变化与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有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在低代和高代有相似的趋势.因而就产量而言.用早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来判断亲本的优劣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亲本的选择应在一般配合力高的基础上再考虑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9.
大麦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麦品种Y erong与F rank lin进行杂交,对其F1代通过花药培养构建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TF IL)、单株穗数(SPP)、主穗粒数(GPS)、单株秆重(SW PP)、单株粒重(GW PP)、单株粒数(GPP)和千粒重(W TG)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数目,并通过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①上述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79、0.67、0.54、0.31、0.90、0.30、0.20、0.41和0.77;控制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分别为8.76、9.30、5.30、24.67、3.63、14.59、14.90、12.36和6.81对。遗传力(Y)依基因对数(X)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 6X 0.878 5(r=-0.780 0*),回归系数-0.029 6与0的差异显著(t=-3.30*,d f=7),表明多基因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同时也佐证了多基因遗传学说。②控制SL、TF IL、GW PP和W TG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PH、SW PP和SPP各性状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而控制GPS和GPP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大麦籽粒增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籽粒干重增重率(Y)与距抽穗日数(x)的关系呈 S 型曲线,配合 Logisfic方程后发现,品种间强势粒的增重过程可用同一方程表示,而弱势粒增重过程的品种间差异显著,故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特征应集中反映于它们强、弱势粒位间增重模型差异的性质上。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强、弱势粒问呈同步增重型,多棱大麦(H.vulgare)呈异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