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熟制生产条件下,本试验以“掖单13”、“苏玉9号”、“农大3138”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分别设置了春玉米覆膜移栽、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根系生长、株高增长及叶片生长等方面的生长特点,植株性状的差异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开发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及其提高多熟制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0 3.75kg/hm2 ;产量 7875kg/h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大田基本苗 2 32 .0 5万~ 2 6 1.15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为2 33 .5 5~ 2 6 8.95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9.6 4%~ 15 .12 %。在设计的大田基本苗 12 0万~ 30 0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 15 0~ 36 0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0~ 30 %的试验范围内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基本苗 >穗肥占总氮比 >施氮量  相似文献   
23.
沿江稻区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特性为大田初期株高日增量大,叶片早生快发,生长旺盛;中期植株叶面积多且高峰稳定期长,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强;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穗大粒多粒重。通过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寻优,探明了春玉米两段覆膜方式的最大生产潜力和高产技术优化组合。玉米产量8250kg/hm  相似文献   
24.
【目的】江苏沿海滩涂种植水稻是促进盐土脱盐改良和开发利用滩涂的主要技术之一,研究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发展滩涂种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较好的通粳981、盐稻12、盐稻10号和南粳5055等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非盐逆境(S0, 电导率0.207 dS/m)和逆境(S1,电导率1.112 dS/m)2个处理,分别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参数、稻米品质和淀粉黏滞特性。【结果】与非盐逆境相比,盐逆境下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仅为非逆境的40.5%,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稻米加工品质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均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显著增高。【结论】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可在盐逆境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采取措施缓解盐逆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的影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为55.2×10~4个/hm~2、施N量为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为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结论]产量11 2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10~4~60.1×10~4个/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26.
扬辐粳7号A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9201A为母本,扬辐粳7号为父本,通过杂交、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该不育系抗病性强,米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综合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配组优势明显,2012年通过江苏省粳稻不育系鉴定.所配组合通优粳1号(扬辐粳7号A/R98)表现高产、优质,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7.
通优粳1号父母本生育期相差4~6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比母本高6~8 cm,花时比母本早30~60 min。制种技术要点:适期播种,父母本播差期3~5 d;适时移栽,合理布局,父母本行比一般以2∶(6~8),加强品种隔离;科学肥水管理,强父足母;合理调控花期,促进花期相遇;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重视去杂保纯和病虫防治,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研究适于“大棚作物——水稻”种植制下稻田土快速转性技术为目标,进行了不同肥料种类对水稻土的土壤性状及其大棚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猪粪、鸡粪及其分别与稻草混合的4个处理中,均能较好改善土壤结构,具体表现为容重降低和有机质提高,化肥与稻草混合的处理也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芹菜及毛豆的产量影响方面,以化肥+稻草的产量最低。虽然猪粪+稻草的产量最高,但与鸡粪+稻草、单施鸡粪、单施猪粪相互间的差异不大。在施同一有机肥的情况下,有稻草比无稻草的处理,改土效果好,作物产量高。  相似文献   
29.
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粳研究北方快于南方,南北近期皆有突破。粳稻杂优生产应用滞后,地区间极不平衡。发展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栽培措施不配套,米质不优,两段灌浆,综合抗性和生态适应性不强以及制种环节和推广体制方面的问题。发展策略:加强部门配合,增强种子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并组织科研攻关,大力选配高产、优质、多抗和熟期适宜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30.
采用春玉米与春毛豆间作种植方式,进行早生白鸟、黑粒王等12个毛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多熟制间作条件下春毛豆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以及产量表现,并根据“丰产、优质、高效”的筛选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早生白鸟、96-18等品种相对表现突出,是进行间作种植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