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两系、三系杂交组合及其父本为材料,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头季稻齐穗期剑叶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其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光合产物80%~90%分配到穗部,10%~20%残留于叶、茎,且主要残留在剑叶中,仅5%左右残留在茎鞘中,茎鞘各节间残留量一般表现为倒1>倒2>倒3>倒4的趋势,倒2以下节间贮藏的光合产物占茎秆总量的1/3~2/3,品种(组合)间差异较大;(2)稻桩贮藏光合产物的52%~70%转运至再生稻体内,且分配至穗部的最多;(3)头季稻成熟期残留在茎鞘中,特别是倒2以下节间中的光合产物越多越有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4)本试验条件下,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是穗粒数。可见,选用穗粒数多、成熟期残留在茎鞘,特别是倒2以下节间中的光合产物较多的品种进行再生培植,有利于获得再生稻高产。  相似文献   
4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8个晚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不同施氮量(0、90、180、270 kg/hm2)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该项试验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关系密切,而千粒重与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2)从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变化幅度看,湘丰优103对氮肥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和深优9586最不敏感;(3)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品种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和农香18;(4)施氮使各品种产量提高,但各品种最高产量出现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丰优103、中优288在施氮量9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在施氮量18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在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见品种间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为获得高产,不同品种宜采用不同施氮量。  相似文献   
43.
氰氨化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氰氨化钙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氰氨化钙的水解机理,以及氰氨化钙颗粒肥作为药肥、土壤改良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对其在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以培两优E32(高节位再生型)和培两优210(低节位再生型)为代表组合,研究了两种再生类型杂交稻的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母体条件下,培两优E32腋芽再生率表现倒2节>倒3节>倒4节趋势,而培两优210表现相反;离体条件下,两组合各节位腋芽再生率均提高,并均以倒4节腋芽再生率最高;离体条件下再生稻株高与穗长均随节位下降而明显提高;母体与离体条件下两组合再生稻穗粒数均随节位下降而提高,但离体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离体条件下再生稻穗粒数较母体条件下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随节位下降而增大,培两优210表现更为明显.可见,杂交稻腋芽再生率与穗粒数在去除母茎影响后均提高,但提高幅度在不同再生类型组合间及不同节位腋芽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5.
中国超级稻研究进展与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立项背景,概述了超级稻育种研究的进展,着重阐述了超级稻栽培研究的现状,并从生态适应性、株叶形态、插植规格与氮肥运筹方式等方面对超级稻栽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以‘陵两优211’和‘威优4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全生育期5 cm淹水灌溉与间歇灌溉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水稻产量形成及镉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溉方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早、晚稻均以淹水灌溉处理产量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淹水灌溉处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2)灌溉方式对早、晚稻土壤有效镉含量影响一致,分蘖盛期处理间有效镉含量无显著差异,孕穗阶段以间歇灌溉处理显著较高,而灌浆阶段以淹水灌溉处理显著较高;(3)镉在水稻各器官中分布不均匀,各器官镉含量呈现根系茎鞘叶片稻穗的趋势;(4)除成熟期根系外,间歇灌溉条件下早、晚稻生育中后期各器官镉含量均显著高于淹水灌溉处理;间歇灌溉使水稻籽粒镉含量明显增大,且晚稻增加更明显;(5)早、晚稻成熟期茎秆镉积累量与地上部镉积累总量均以间歇灌溉处理较高。可见,灌溉方式能影响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早晚稻产量及籽粒镉含量,实行全生育期5 cm淹水灌溉能获得较高产量,且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7.
为优化秸秆还田技术体系,采用2种快腐剂(腐秆灵、腐解菌)处理早稻还田秸秆,研究其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快腐剂处理早稻还田秸秆,可促进晚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提高每穗粒数与粒叶比;促进叶面积扩展,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对晚稻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8%~12%;腐解菌处理后的晚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孕...  相似文献   
48.
为改进湘南地区早稻氮肥施用方法,明确氮肥施用关键技术,构建高产高效氮肥施用模式,开展了以施氮水平为主区因素、氮肥运筹方式为副区因素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其对湘南早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大施氮量和穗粒肥比例能提高水稻茎蘖数和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施氮150-210kg/hm2范围内,早稻产量变化不大,但中氮(180 kg/hm2)水平下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显著增产。(2)增大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和稻米粗蛋白含量,降低垩白率;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提高稻米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稻米碱消值。(3)随施氮量增大,水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大,但氮素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效率(ANUE)和氮素回收效率(NRE)显著降低;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显著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中氮水平下NRE、NPFP和ANUE。总体来看,180 kg/hm2施氮量下,提高穗粒肥比例有利于提高湘南早稻产量、米质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9.
早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早稻品种中-100和湘早籼28号为材料,在抛秧栽培条件下,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土壤耕作和施肥技术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分蘖动态影响不大,免耕条件下分次施肥有利于物质生产,产量较耕翻并习惯施肥法处理高,中-100和湘早籼28号分别增产3.9%和4.9%。  相似文献   
50.
为探索化学氮肥减量配施条件下双季稻田较优的绿肥混作方式,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泰优390为材料,于2016-2017年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混作方式(紫云英单作,AS;紫云英与满园花混作,AR;紫云英与黑麦草混作,AL;紫云英与满园花与黑麦草混作,ARL;冬闲处理,CK)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绿肥还田处理绿肥替代化肥氮比例,2016年为28. 98%~39. 68%,2017年为30. 55%~39. 47%,以AS处理较大,AL处理最低。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对水稻分蘖动态无显著影响,但各绿肥还田处理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不同模式间差异明显,2016年早、晚稻均以AS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3%和8. 5%),其次是AR处理(分别较CK增产6. 0%和7. 1%); 2017年早、晚稻均以AR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2%和5. 5%),其次是AS处理(分别较CK增产5. 5%和4. 7%)。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各处理在年际间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以AS和AR处理表现较好。可见,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且以紫云英单作和紫云英+满园花混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