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和产能迅速扩大,中国食用菌生产竞争愈发激烈。连云港市食用菌生产以工厂化生产为主,通过对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为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施科技兴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2.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稻茬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群体,对其系列生育、生理特性以及产量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小麦群体(产量为7 380~7 889 kg·hm-2)相比,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体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超高产小麦抽穗前茎蘖数较高产群体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群体小麦的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高产群体低,抽穗后则显著高于高产群体,两者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无明显差异;超高产小麦抽穗期、乳熟期与蜡熟期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均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小麦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高产群体。因此,本文提出了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群体的产量结构与群体指标:单位面积穗数(700±20)×104·hm-2,每穗实粒数32,千粒重42 g,茎蘖成穗率4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6.5~7.0;成熟期总干重20 700 kg·hm-2,粒叶比14 mg·cm-2;抽穗期根冠比0.28,根系伤流量7.1 g·m-2·h-1;收获指数0.45。  相似文献   
33.
中稻1号(原名连粳06-54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中1319//连96-1/中粳8415,具有食味品质好,增产潜力大,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轻等特点.适宜河南省沿黄、山东省南部、江苏省淮北、安徽省沿淮、淮北等稻区手栽种植及苏中地区机械栽插.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连云港农科院籼稻资源和外引杂交稻进行黑条矮缩病抗性分析,结果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基因具有显性抗性基因效应。高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种质占3.53%(发病率低于5%)。杂交稻中引杂4和引杂26表现出高度抗黑条矮缩病。这些抗性资源将有利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育种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5.
玉木耳转录组测序及褐变相关基因的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玉木耳褐变的机理,对褐变和未褐变的玉木耳子实体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到5915个差异基因,其中有924个Unigene上调表达,有4991个Unigene下调表达。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及代谢过程、单一有机体、细胞和细胞组分、细胞器和大分子复合体、结合作用和催化活性。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富集程度比较显著的通路包括翻译通路、信号转导途径、内分泌系统、折叠排序及退化、运输和分解代谢通路。挑选与组织褐变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表达模式验证,获得的结果与表达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杏鲍菇菌株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良菌株作为育种的试验材料,为杏鲍菇育种手段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体细胞不亲和性、I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对27株杏鲍菇菌株进行种质资源评价。【结果】参试的杏鲍菇菌种遗传变异丰富,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85~0.91,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时,27株杏鲍菇菌株分为4类。结合杏鲍菇农艺性状比较分析,得出LX18和LX21两种亲缘关系较远且优势互补的种质资源可作为开发早熟高产优质的新菌株的亲本。【结论】由此可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对杏鲍菇菌株从DNA水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分析,可加快推进杏鲍菇杂交育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7.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1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合计扩增出47个位点,其中3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在0.556~1.000。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0.62水平上被聚为1类,在0.68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杏鲍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对杏鲍菇种质资源管理、优良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连云港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推动连云港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稻1号(原名连粳06-54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食味品质好,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稻区、江苏省淮北稻区、安徽省沿淮稻区及淮北稻区种植.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0.
 设置长日高温、长日低温、短日高温和短日低温4组环境,对我国西南地区26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相关,感光性是影响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以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以及2个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分析26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携带有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 1或Ef 1t,多数品种在E1位点都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或感光性比E1稍差的E1t;在Se 1位点,大部分品种携带非感光等位基因Se 1e; 另外,有22个品种还携带可部分抑制Se 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揭示了该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感光性、感温性和适中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基础,为该地区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