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9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植物根际沉积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活跃的根际微生物被喻为植物的第二套基因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植物通过根际碳沉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根际碳沉积是连接大气、植物和土壤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因此,理解根际碳沉积在根际微生态中的作用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作物产量,调控根际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根际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组学研究;根际碳沉积的组成和产生机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根际微生物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以及气候变化和长期施肥对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1)植物根际沉积物原位收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2)稳定同位素探针与分子生态学技术的结合,将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根际界面中微生物的活性与功能;3)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的引入势必使根际微生物学研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4)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肥力改变,例如全球变暖、CO2浓度升高和长期施用化肥,根际沉积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中的分配与调节机制,以及这种环境选择压力下植物如何诱导根际促生菌发挥更大作用。希望通过平衡作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作物的高产高效,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2.
由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商业部无锡粮食科研设计所、无锡轻工业学院、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上海市面粉公司共同承担的“七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即面包粉、面条粉、馒头粉、饺子粉、自发粉、甜酥性饼干粉、发酵饼干粉、糕点(蛋糕、酥性糕点)和麦胚粉等九种食品专用粉的配制技术,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已于1990年4月14日通过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153.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双季稻连作体系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早稻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5d内,第3~5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60~162.0 kg /hm2,损失率为 29.29%~52.32%;晚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1d内,第3 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35~141.4 kg /hm2,损失率为35.75%~46.82%。早、晚稻各生育期连作周期的氨挥发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我国著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第五届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原所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的创刊人和首任主编林葆研究员,不幸因病逝世,这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界的巨大损失。为缅怀林先生对我国植物营养学与肥料科学的重大贡献,铭记先生勇于开拓创新、严谨治学、奉献忘我的敬业精神,特发表周卫、李书田、李春花、白由路、金继运5位研究员的缅怀文章,以表达我们对林葆先生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57.
为了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均重为(31.12±0.1)g的健康活跃塘鲺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各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含4.59%脂肪)中添加0、2%、4%、6%和8%的混合油(豆油:鱼油:磷脂油=2:1:1)制成的脂肪含量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水稻田间试验,建立产量和养分吸收数据库。采用QUEFTS模型分析不同种植类型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建立水稻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内在联系,构建施肥模型,开发水稻养分专家系统。于2013—2020年在水稻主产区8个省份开展了452个田间试验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回收率和肥料农学效率。【结果】QUEFTS模型分析的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关系结果显示,生产1 t籽粒产量地上部所需氮、磷和钾养分一季稻分别为14.2、3.9和14.3 kg,早、中、晚稻分别为16.9、3.3、20.9 kg。我国水稻主产区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一季稻分别为3.1、1.1和1...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玉米产量高,需肥量大,亟需在保证玉米产量前提下,通过科学施肥实现肥料减施增效。本文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大数据,建立并开展田间试验校验了玉米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方法】以“玉米”、“玉米+产量”、“玉米+养分吸收”、“玉米+肥料利用率”为关键词及关键词组合,收集了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玉米田间肥料试验数据,采用QUEFTS模型分析玉米养分吸收特征,优化施肥下玉米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和相对产量等农学参数,构建玉米养分专家系统。于2010—2019年在玉米主产区开展了803个田间校验试验,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处理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施肥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依据QUEFTS模型分析,生产1 t籽粒,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需求量春玉米分别为15.9、4.1和13.8 kg,夏玉米分别为17.8、4.0和15.8 kg;玉米主产区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春玉米分别为2.9、1.5和1.4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