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以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M7507’、‘M2’、‘M37’的幼胚为实验材料, 采用L9(34)的正交实验设计, 对其离体胚培养, 即胚拯救的适宜发育阶段和适宜培养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幼胚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彩色马蹄莲胚拯救成功率, 最佳发育阶段幼胚的形态特征为球状、 乳白色、光滑; (2)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2 mg/L; (3)幼胚接种后不同品种初始萌发所需时间不同,‘M2’、 ‘M7507’、 ‘M37’依次为14、 16、 21 d, 品种间萌发率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不显著; (4)不同品种的果实膨大速度不同,发育到胚拯救的最适阶段, ‘M7507’、 ‘M2’、 ‘M37’分别需要50、 60、 65 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非洲菊切花破坏性的病害,在采后阶段的发生和危害尤其严重,培育抗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抗性非洲菊材料的筛选鉴定是抗性品种培育的必要技术。以生产中显著抗病和感病品种为试材,研究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中适宜的试验材料、灰霉菌孢子浓度、孢子侵染条件和病害评估方法。结果表明, 非洲菊花瓣正面接种病害发展快、不同抗性品种间差异明显;分生孢子的侵染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2μL液滴、马铃薯葡萄糖的添加使花瓣发病整齐均匀;病菌的增殖危害与接种时分生孢子和马铃薯葡萄糖的初始浓度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者呈反比关系,其中分生孢子适宜浓度为3.0×105~1.0×106个孢子/mL,马铃薯葡萄糖的适宜浓度为3%~6%;接种花瓣放置于室温、自然光、近100%湿度条件下,接种48h是最佳的评估时间。  相似文献   
13.
  对黄牡丹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以未照射种子为对照, 观测辐照对种子生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生根率和萌发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高剂量(100Gy以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辐照的剂量与幼苗存活率呈负相关,且幼苗表型性状各不相同。根据试验数据以及回归分析确定黄牡丹种子的临界剂量为485Gy,适宜剂量范围为40~60Gy。  相似文献   
14.
木立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吴红芝 《园艺学报》2000,27(2):151-152
以木立芦荟的叶片、叶鞘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结果表明,叶鞘和茎段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腋芽直接萌生。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愈伤组织诱导,MS+6-BA2。5mg/L NAA0.15mg/L;(2)腋芽萌生,MS+6-BA2.0mg/L NAA0.15mg/L;(3)丛生芽分化及继代,MS+6-BA2.0mg/L NAA0.10mg/L;(4)生根,MS 6-BA0.3-0.5mg/L IBA0.2mg/L+活性羰0.5%。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在昆明一年发生十几代,以6~8月最重,在保护地内可终年为害.目前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甜菜夜蛾对多数农药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使防治极为困难[1,2].为寻求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生物农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笔者于2001年在昆明市用国产植物源杀虫剂0.3%印楝素乳油进行了防治蔬菜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西芹主产区滇池沿岸西芹病毒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和病样采集,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西芹病毒病的严重发生流行是由多种植物病毒复合侵染所致,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有气温、生育期和传毒介体昆虫。提出以选用无病毒种子、杜绝毒源传播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马蹄莲不同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马蹄莲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贮藏影响因子。比较了TTC、Lugol’s 染色液、亚甲基蓝、醋酸洋红4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以及花粉干燥时间(含水量)、贮藏温度、预冻方法、解冻方法对花粉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染色法中,TTC法能将马蹄莲花粉染成深红、浅红、粉红,从而区分出花粉有无活力及活力的强弱;Lugol’s 染色液、醋酸洋红不能使花粉染色;亚甲基蓝将所有花粉染成同一颜色;所以除TTC法外均不适合马蹄莲花粉活力的鉴定。离体培养法培养24 h可以较好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80 g/L蔗糖+0.2 g/L硼酸+0.3 g/L硝酸钙。马蹄莲花粉的适宜干燥条件是室温下干燥27 h,之后不需任何预冻处理直接放入冰箱,最适解冻方式是37 ℃水浴2 min。不同贮藏温度下马蹄莲花粉活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温度中以-80 ℃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61 d后仍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其次是-20 ℃贮藏,然后是室温,4 ℃贮藏效果最差。综上所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 ℃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研究结果为马蹄莲花粉离体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郁金香"红色印象"鳞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不同层鳞片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NAA1.0 mg/L+6-BA0.5 mg/L,诱导率达31.7%,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MS+1.0mg/L 6-BA+0.2mg/L NAA,诱导率达6.7%。内层鳞片对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10%。  相似文献   
19.
切花采后生理生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从切花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特征、切花保鲜技术以及化学保鲜剂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切花采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切花采后生理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百合切花保鲜剂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含不同浓度的STS预处液对百合切花:辛普龙(东方品系)、多娜(亚洲品系)预处理12h,随后在密封的鲜花专用箱中模拟空运36h,取出置于含GA,的瓶插液中瓶插,设空白蒸馏水对照,观察并测量其鲜重变化、瓶插寿命、开花品质。结果表明:辛普龙以含1.0mM STS预处液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多娜以含2.0mM STS预处液处理效果最好;GA3能有效延缓百合切花的衰老进程,提高开花品质,并对叶片有明显的保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