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婕 《现代园艺》2014,(24):218-2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扩大。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艺术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备受关注,全面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新阶段。真正的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体现设计之美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结合南通地区的自然、人文等特点,谈论其城市化建设与公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为评价木霉菌T2562防治莴笋霜霉病的效果,筛选莴笋霜霉病防治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莴笋苗期霜霉病初发期可用木霉菌T256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莴笋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较高时可用10%氰霜唑SC1875倍液,或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DG1500倍液+687.5g/L氟菌·霜霉威SC6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43.
间套作对辣椒炭疽病、花生叶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2种当地常用辣椒品种二金条和川藤六号与花生间套作,调查辣椒花生行比不同的间套作、不同间距、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间套作对2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不同行比的辣椒花生间套作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为29.71%~93.75%,防控效果最好的是2行川藤六号辣椒品种与1行花生间套作,防控效果达到93.75%;辣椒与花生行间距为10 cm时的辣椒炭疽病病情指数显著(P0.05)低于间距为30 cm时的病情指数,表明2种不同间套作植株在一定距离间距越小防控效果越明显;辣椒与花生间套作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控效果为37.68%~82.80%,最佳防控行比为2行二金条辣椒品种与1行花生间套作,防控效果为82.80%;基于对2种病害控制的角度考虑,2行辣椒与1行花生间套作的种植比例达最佳控病效果;花生窝间距为30 cm时的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显著(P0.05)低于10 cm时的病情指数,表明花生种植密度越小花生叶斑病发生越轻。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 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 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 在半选择性培养基CVP上培养48 h后产生凹陷。5株菌均能使大白菜、胡萝卜、马铃薯和芹菜的离体组织腐烂, 接种于白菜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通过大白菜叶柄接种部位形成的病斑长径来比较菌株致病力强弱, 各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基于看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 和icdA(NCBI登录号为OL963562~OL963571)的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 分离菌株与Pectobacterium versatile聚为一簇, dnaX-leuS-recA(NCBI登录号为OL963572~OL963576)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进一步支持以上结果, 且准确性更高。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P.versatile模式菌株一致, 综上将其鉴定为P.versatile。这是我国首次报道P.versatile引起大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45.
韩帅  吴婕  张河庆  席亚东 《园艺学报》2022,(9):2007-2016
为明确引起四川彭州莴笋病毒病的病毒种类,通过生物接种和电子显微镜方法,结合小RNA测序技术和反转录PCR对采集病样进行鉴定和分析。摩擦接种试验表明回接莴笋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相似,矮牵牛叶片出现局部枯斑;利用电镜可观察到叶肉细胞中有大量病毒粒体聚集于内质网池,其形态特征与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相似;通过小RNA测序技术获得了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接近全长的序列,表明侵染该批次莴笋样品的病原物可能是TSWV。利用RT-PCR方法确定田间和回接莴笋及枯斑寄主中均存在TSWV,进一步证明四川彭州莴笋病毒病是由TSWV侵染引起的,这是四川首次发现TSWV为害莴笋。对拼接序列和N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可知,彭州分离物TSWV-SCPZ分别与韩国分离物(YY和K)和美国分离物(MR-01)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6.
吴婕 《节水灌溉》2019,(7):45-48,55
作物产量与干物质累积过程密切相关,灌水时机和灌水量大小会影响干物质累积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利用在民勤绿洲进行玉米灌溉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对河西绿洲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干物质累积量的Logistic模型,并进行了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大喇叭口期-抽穗期”是干物质快速增长期,平均增长为5.12~7.58g/d,注意这一时期的适时灌水,对玉米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膜下滴灌因地膜增温效应,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率。膜下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在播种后65d左右进入旺长期,旺长期持续时间26d左右,最大旺长期在播种后78d。产量及构成要素相关性分析表明,膜下滴灌玉米产量与穗粗、穗粒数、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提高玉米穗粗、穗粒数,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7.
黄腐酚-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善黄腐酚水溶性。[方法]采用研磨法,比较黄腐酚与7种环糊精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素试验考察主客体分子比、研磨时间、温度和纯度对黄腐酚-HP-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的影响,以随机质心优化设计试验优化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黄腐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即在主客分子比50∶1,包合温度42℃,研磨时间37 min的条件下,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达99%以上。[结论]黄腐酚-HP-β-CD包合物改善黄腐酚的水溶性,拓宽黄腐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8.
 调查发现四川省汶川县当地辣椒的病毒病严重且症状多样,病样粗提液摩擦接种辣椒、矮牵牛和三生烟,出现辣椒系统性花叶焦枯和茎尖坏死,指示植物表现局部枯斑。对3个不同症状的病果进行sRNA深度测序鉴定,发现均含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通过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有病样的果皮和部分新鲜种子以及回接寄主的病叶均检测到TSWV和PMMoV,表明该地辣椒病毒病是由TSWV和PMMoV复合侵染引起。这是TSWV侵染四川辣椒的首次报道。分别基于TSWV N基因序列和PMMoV 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汶川分离物TSWV-WC(MK468469)与贵州分离物(KP684518)亲缘关系最近,PMMoV-WC(MK408614)与北京分离物(AY859497)亲缘关系最近。推测该地辣椒病毒病可能与品种引进有关。  相似文献   
49.
为比对NY/T 761-2008第3部分前处理方法和QuEChERS前处理方法,现以草莓和生菜为试材,针对果蔬中克百威、三羟基克百威、速灭威、甲萘威、异丙威、仲丁威6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前处理方法都能满足GB/T27404-2008附录F的技术要求,但QuEChERS前处理方法较NY/T 761-2008第3部分前处理方法,在有机试剂用量、用时和安全环保等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50.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