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3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林业   1806篇
农学   820篇
基础科学   1237篇
  1123篇
综合类   7147篇
农作物   936篇
水产渔业   853篇
畜牧兽医   3816篇
园艺   1417篇
植物保护   584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580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472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48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385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51.
2011年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以来,水土保持制度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土保持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全面搜集整理近年来颁布实施的水土保持法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现状与成效,总结了水土保持法主要制度在配套完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2.
吴英博  李睿  杜伟  田锐  李航  刘新敏 《土壤学报》2018,55(6):1450-1459
基于考虑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的离子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可变电荷黄壤颗粒为代表材料,研究了锂离子(Li+)、钠离子(Na+)和铯离子(Cs+)在黄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特征,进一步计算了离子在土壤/水界面的扩散距离与表面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1)Li+、Na+和Cs+在黄壤颗粒表面吸附仅存在一级动力学过程并存在明显的离子特异性差异,这种差异随着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2)离子非经典极化与体积效应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离子在固/液界面的扩散距离,在较高浓度电解质中,Na+和Li+的离子体积和极化效应基本平衡,导致Na+和Li+离子间差异不显著,但Cs+由于强烈的非经典极化作用,扩散距离表现为:Cs+Na+≈Li+;在低浓度电解质中,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占主导,扩散距离表现为:Cs+ Na+ Li+,表明离子扩散距离在低浓度下差异大,而高浓度下差异不显著;(3)离子扩散距离的差异导致固/液界面电位的不同,Stern电位、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均受到离子扩散距离的影响,表面电位(绝对值)在各个浓度下均表现为:Li+ Na+ Cs+,说明表面电位仅受非经典极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土壤/水界面反应理论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3.
黄土高原肥水坑施技术下苹果树根系及土壤水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雨养条件下山地老果园布设肥水坑(water-wertilizer pit,WFP)技术对红富士老果树(Malus pumila Mill)根系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无肥水坑处理为对照(CK),利用管式TDR系统监测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利用根钻法获得21a生旱地果园0~30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密度。结果表明:WFP能够显著增加果园含水率低值区间(≥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WFP60(60 cm坑深)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145.4%)最显著。WFP40(40 cm坑深)根际土壤湿润区主要集中在≥40~100cm土层,WFP60在≥20~140 cm土层,WFP80(80 cm坑深)主要集中在深层土壤≥140 cm土层。在0~200cm试验土层,WFP60处理土壤多次平均含水率值都最高,为11.02%,依次为WFP40(10.67%)和WFP80(9.80%)。总根系质量密度WFP60处理最大(594.76 g/m3),WFP40(579.08 g/m3)和WFP80(491.82 g/m3)次之,CK最小(372.12 g/m3)。根系在0~100、≥100~200和≥200~30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为:CK(69.88%、13.74%和16.38)、WFP40(66.04%、14.26%和19.70%)、WFP60(70.35%、24.08%和5.58%)和WFP80(46.54%、15.04%和38.42%),其根系分布与水分分布正相关。该研究表明WFP能够显著改变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坑深越大向下湿润的土体范围也越深;从而显著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在不同湿润土层的分配比例关系。总体而言,WFP60处理效果显著好于WFP40和WFP80处理。研究结果将对黄土高原旱地果园集雨和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肥水坑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4.
林芝河谷地区典型农田土壤主要性质及重金属状况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西藏林芝河谷地区代表性麦田及蔬菜大棚土壤,对其主要土壤肥力指标、重金属浓度及相应小麦及蔬菜样的重金属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该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处于中等及较缺乏水平,全磷、全钾、有效锌处于缺乏水平,速效磷、钾及有效铜处于较丰富水平;研究区土壤及作物铜、锌、镉浓度均未超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表层土壤铜、锌、镉的富集。研究区耕地应注重有机肥、化肥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同时注意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酸化、重金属富集问题并加以监控,以促进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5.
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并存的环境顽症,是导致该区生存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而通过扩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提高降雨利用率,是实现缓解干旱缺水和防治水土流失双重目标的根本途径.从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土壤改良剂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重点指出:单项技术措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但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水、土方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发展新的技术措施体系并配合传统方法,形成复合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库库容、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土壤储水量,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需水问题.  相似文献   
256.
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浙江省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元数据三部分。自主研发的土壤界线自动识别和半自动识别技术的采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图数字化的精度与效率;土壤数据库标准的制定保证了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参考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信息,对土壤图图面错误进行了拓扑学和土壤学修正,解决了原图中存在的土壤界线遗漏、界线不连续、图斑注记缺失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土壤图的质量;对县、区土壤普查分类、省普查汇总分类及国家标准分类的归属关系进行了整理,解决了原普查成果存在的"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问题。建立的浙江省土壤空间数据库共划分156 581个土壤图斑,搜集整理土壤剖面2 677个,实现了全省土壤图的无缝拼接、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浙江省"数字土壤"的基础。此外,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改进的方向,期望在完善浙江省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7.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完成教育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析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现状与特点,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探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和制定过程,并明确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58.
2004年12月3日,在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岩体崩塌,崩塌体坠落后又冲击山下土坡,从而造成土坡下滑,掩埋了山下岩脚组的部分住户,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据调查统计,此次灾害历时仅约2 min,共造成岩脚组19户居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坏,7栋房屋受损。截至到12月26日,搜救工作彻底结束,共发现39人死亡,5人失踪,另外还有13人受伤。对滑坡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59.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剂之一,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对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农田,植被恢复可增加土壤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不同层次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就粒径而言,虽然各个植被下〈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的是〈0.25mm粒径,辽东栎林地〈0.25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农田〈0.2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3倍;其次,植被类型对〉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草地和弃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农田土壤〉5ra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149%,209%,104%,62%,10%。说明植被演替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首先是增加较大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植被的进一步演替,小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相应的增加,这部分有机碳是稳定的,说明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260.
从废旧PE滴灌带的回收再利用出发,针对PE材质滴灌带使用后老化引起弹性及强度降低的现象,探讨了加入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DCP(过氧化二异丙苯)对废弃滴灌带再生材料的弹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了EVA含量分别占PE的0%~20%与DCP含量占PE的0%~1.2%时的改性再生PE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因素下EVA可以改善再生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断后自然回弹率,10%的EVA提升效果最佳。DCP可以改善再生料的强度,但是断裂伸长率和断后自然回弹率随之下降。配比6%EVA+0.4%DCP的改性剂同时加入废旧PE材料后可有效改善改性再生料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