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10种不同山革草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胞质供体,77(2)等一系列1B/1R易位系及两个核不育基因相同而胞质不同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核供体,采用杂交、置换回交和转育等方法,在单、偏、粘、易和二角型5种不育胞质源中,选育出易恢复性能极高的新保持系资源.测交和育性分析结果表明:(1)其不育系的F1杂种恢复度均在90%以上.(2)单型不育性主要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偏、粘、易和二角型(1B/1R不育系)则是一种育性基因位点缺失,而仅由1RS片段与对应4种异质构成的互作不育.(3)单型不育系及F1不产生单倍体;偏、粘、易和二角型1B/1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是1B/1R易位染色体与4种异质专一互作后产生不育所带有的一种副效应;但从这4种异质中由新保持系资源培育出的无单倍体不育系可看出,单倍体性可随不育系核遗传背景不同而消失.此外,上述这5种异质不育系不但具有广泛的易恢复性,而且彼此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为简化制种程序提供了极方便的条件.  相似文献   
22.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演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苏淮南地区70年代以来,审定通过的8个小麦品种和2个品系在7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品比试验,研究15年来品种更换过程中产量和产量因素的表现和稳定性的变化。80年代中期推广的扬麦5号,产量水平约为286kg/亩,比70年代前期推广的品种提高12-15%。由于新品种的育成,平均每10年产量提高8-10%。1970-1985年间,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保持了一定的亩穗数和着重增加了粒重。近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显著好于老品种。结合产量因素的演变情况,提出了今后江苏淮南地区的产量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3.
一 自从解放以来,我国作物品种資源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九五九年全国作物育种科学工作会議之后,这一項工作在全国范围內更加有組織有計划地进行。品种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1984—1986年度种植于长江下游地区7个地点的10个小麦品种的产量资料,研究选育和鉴定广泛适应性小麦品种的合适地点.结果表明,在小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特殊适应性.扬州点是选育兼具高产、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的合适场所.没有任何单个地点或二地点组合符合选择理想测试点的4个指标,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至少应在3个地点进行.  相似文献   
25.
偏、粘和易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偏、粘和易型1B/1R稳定全不育系ms(Ae.ventricosa)-77(2)、ms(Ae.kotschyi)-77(2)和ms(Ae.variabilis)-77(2)为不育质核背景,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诱导单倍体性和易恢复性为重要选择指标,采用测交、置换回交和转育等方法,并结合细胞学镜检,首次成功地将带有rfvl基因的非1B/1R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与偏凸、粘果和易变不育胞质结合,培育出稳定的偏、粘和易型非1B/1R全不育系ms(ven)-90-110、ms(kots)-90-110和ms(var)-90-110.测交和育性分析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主要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2)从不育系自身完全克服了1B/1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缺点;同时大大提高了其不育性的易恢复性,其不育系与一般只要含有主效恢复基因(Rfvl)的小麦品种(系)测配,F1杂种恢复度大都在85%~90%以上.(3)其育性恢复基因分析广泛,一般生产中的非1B/1R优良品种(系)都带有它们的主效恢复基因,可以自然恢复系形式恢复其育性.  相似文献   
26.
第四届国际谷物收获前穗发芽研讨会于1986年2月10—14日在澳大利亚马夸里港举行。出席这届会议的各国代表有100多人,在会上宣读、讨论并将编入论文集中的论文68篇,在数量和质量上比前三届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国代表首次应邀出席了这届会议。  相似文献   
27.
28.
作物抗性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育成高产优质品种,而种植环境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包括病虫害、异常气候、土壤因素,往往严重地影响稳产性和优质性,有的成为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作物品种适应性的强弱和大小与对不利因素的抗耐性有密切关系,能够在广大地区获得持续稳定增产的品种大都具备该主要不利因素的抗耐性。有的学者把作物品种小面积纪录产量与大面积平均产量之间普遍存在的悬殊  相似文献   
29.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1984-1986年两个生长季节,先后研究了41个小麦品种(系)收获前穗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有显著的差异。穗上发芽率与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籽粒吸水6、12、24小时的电导率和呼吸强度、籽粒吸水速率等的相关较高,与内源ABA含量之间的相关较低,以上这些性状除内源ABA含量外,品种(系)间有显著的差异,穗发芽抗性较强的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籽粒吸水后的电导率和呼吸强度及籽粒吸水初期的吸水速率均比穗发芽抗性较弱的品种低,降落值与此相反。浸湿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籽粒吸水24小时的电导率和吸吸强度、籽粒吸水0-75分钟的吸水速率等可作为穗发芽抗性的选择指标。鉴定穗发芽抗性时,最好在模拟雨湿条件下,既直接测定穗发芽情况,同时也采用多种选择指标,对穗发芽抗性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0.
小麦品质改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小麦近20年来,单产和总产年平均分别递增5.3%和6.1%,超过了苏、美、印、加等所有产麦大国,但是品质一般还较差,难以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的提高、加工事业的发展以及外贸的需求。因此,迅速全面提高全国小麦品质水平已成为紧迫的任务。然而,至今关于小麦品质的含义、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还不一定为广大的生产者、经营管理者所准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