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麦蓝矮病是西北冬麦区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进一步探究小麦蓝矮植原体的致病机理,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致病因子SWP1的重组蛋白并制备抗血清。将PCR扩增到的SWP1基因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导入E.coli BL21 (DE3)中,表达出约12 kDa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注射大白兔皮层,获得了特异性较强的SWP1抗血清,其效价为1∶4 000,并成功应用于SWP1在本氏烟中的检测。制备的抗血清在SWP1蛋白结构、功能及其与寄主的互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电镜观察自然发病的小麦蓝矮病病叶;用引物fTufu/rTufu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PCR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韧皮部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通过PCR扩增得到约850 bp的特异片段。感受态转化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tuf基因片段长842 bp,编码280个氨基酸。分析比较15种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与三叶草绿变(KVF)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9%,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从亚组水平上确定了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研究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来源及致病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在表现卷叶、褪绿症状的丁香(Syringa oblata)样品的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内观察到大量植原体粒子。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P1/P7和R16F2n/R16R2对表症丁香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了约1.2 kb的目标片段,通过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1 246 bp,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与翠菊黄化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成员是聚集在一起的,与该组成员同源性均在98%以上。用16Sr RNAⅠ组和Ⅴ组特异引物确定了该病害非混合侵染所致,相似性系数和RFLP分析表明该植原体属于16SrⅠ B亚组。这是国内关于翠菊黄化组植原体在丁香上感染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4.
从苹果寄主上分离得到了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中国株系。经基因克隆,测序后发现苹果茎沟病毒中国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含有714个核苷酸,编码表达由23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27 ku蛋白。通过构建含有ASGV-C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CASGV-CP,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成功表达ASGV-CP蛋白。SDS-PAGE显示其分子质量与预计大小一致。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和DAS-ELISA检测技术。基于血清学检测,发现陕西苹果主产区ASGV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基因片段均为1 239 bp,tuf基因均为851 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 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 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因的同源性为99.6%,推测为同一个种的不同寄主生物学型。【结论】首次报道了中国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和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序列,确定了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研究枣疯病植原体的致病分子机理、遗传本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多羟基双萘醛(WCT)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WCT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且随着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50 mg·mL-1时抑菌效果较好,EC50为25.04 mg·mL-1;在果园WCT对苹果腐烂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苹果树在刮除病疤再涂抹WCT后能促进病疤部位形成较厚的愈合层。苹果树苗在涂抹WCT后,PPO、P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开始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并且在叶片中诱导一种分子量约为59 kD蛋白大量表达, WCT处理后该蛋白的表达量比健康对照显著增加。通过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 MS) 分析该蛋白, 将所得的肽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 在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比对发现该蛋白是RUBP羧化酶大亚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WCT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寄主产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小麦蓝矮病是陕西乃至西北冬麦麦区的一个重要病害,由介体条沙叶蝉专化性传播。对小麦蓝矮病株叶片和带毒条沙叶蝉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在叶片韧皮部和叶蝉后肠中均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序列通用引物对Rm16F2/Rm16R1,应用PCR技术从小麦蓝矮病株叶片中扩增到1.4 kb的特异片段。通过对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病原与三叶草绿变、翠菊黄化、绣球花绿变、草莓矮化和番茄巨芽植原体亲缘关系较近,其同源率为99.2%~99.9%。据此可以判定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是属于植原体16SrⅠ组,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38.
陕西省地灵花叶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寄主鉴定、介体鉴定、电镜观察和生理性病害鉴定等方法,对陕西省地灵花叶病害进行了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灵花叶病害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39.
五种烟草病毒TMV、CMV、TEV、PVY及TVBMV的多重RT-PCR同步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烟草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本研究对我国5种烟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引物和模板浓度,摸索扩增参数,在一个体系中成功对5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烟草材料进行多重RT-PCR扩增,得到237、273、347、456和547 bp共5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能同时检测TMV、CMV、TEV、PVY和TVB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对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证明,多重RT-PCR体系能够同时检测5种病毒,并且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0.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多羟基双萘醛处理西葫芦后,诱导了西葫芦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生变化;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降低30%;药剂处理,叶片中酸溶性胞内和碱溶性胞间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22.1%和20.1%;碱溶性胞内和酸溶性胞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17.3%和76.6%。同时发现,叶片胞间可溶性酶活性峰较胞内可溶性酶活性峰出现的时间早;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启动植物的一系列抗病防御反应,提高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