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Ⅱ直接处理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粒体,经枯斑半叶法接种和电镜检测发现,处理后的病毒致病力明显下降,病毒粒体大量发生断裂、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WCT-Ⅱ对TMV的枯斑抑制率为86.6%;WCT-Ⅱ处理烟草后,其叶片匀浆和胞间液的蛋白经SDS-PAGE不连续电泳发现,处理后的烟草叶片胞间在第5天至第9天和第7天分别存在1条酸溶性蛋白和1条碱溶性蛋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Ⅱ不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烟草抵抗TMV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eractive proteins in leafhopper (Psammotettix alienus L.) with WBD phytoplasma, the protein interac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WBD phytoplasma IMP (immunodominant membrane protein) as bait protein to screen a cDNA library of leafhopper using a split-ubiquitin yeast membrane system. Through the screening test, 30 clon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DNA library and 8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by searching against NCBI database, such as tubulin,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Cdc42 protein, ribosomal proteins and ATP-F0 subunit protein, etc.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MP and 8 putative protein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co-transformation and β- Galactosidase assays. This study could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WBD phytoplasma and insect vector and the specificity of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3.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溶血素基因的分离及蛋白结构功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小麦蓝矮病(WBD)植原体基因组中分离出溶血素基因,大小为1 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EU747230).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蛋白在植原体侵染寄主过程中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主要是螺旋,其次为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不含转角,三级结构中含有三个功能区:DUF21(跨膜区结构域),CBS-pair-CorC-HlyC(双胱硫醚夂铣擅附峁褂和CorC-HlyC(转运体相关结构域).推测WBD的溶血素蛋白是具N端前导序列的N-末端跨膜蛋白,可能通过DUF21结构域中的跨膜螺旋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由CBS结构域获得寄主的ATP,经CorC-Hlyc结构域转运,从而改变寄主体内ATP/ADP的浓度平衡而引发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14.
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药剂试验,筛选出防治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较好的药剂和药剂使用方法,20%盐酸吗啉双{胍*胶}铜可湿性粉剂、3.85%三氯唑核苷*铜*锌水乳剂、含氨基酸叶面肥巨创、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对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喷雾处理20%盐酸吗啉双胍*胶铜可湿性粉剂、3.85%三氯唑核苷*铜*锌水乳剂、含氨基酸叶面肥巨创、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分别是56.42%、{54.15%}、52.11%、52.62%.1 a内随着防治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也随着增加,结合该病发生规律,提出樱桃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番茄早疫病菌拮抗放线菌10-4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10-4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琼脂块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其抑菌作用,并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10-4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稻瘟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立枯丝核病菌、小麦全蚀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生长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菌株10-4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其发酵原液和5倍稀释液在活体植株上对番茄早疫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7.2%和70.9%。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10-4初步鉴定为腐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aprophyticus。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前种植小麦品种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抗病性,利用条播法种植和人工接种的方式对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品种进行了调查;同时,构建可同时检测病原BYDV三个不同种群的多重PCR体系,检测杨凌地区的种群发生状况并验证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07年田间BYDV自然发病率高达86.5%,2008年和2009年发病率降低,分别为10.6%和14.0%,不同年份间的自然发病率差异大。2009年在自然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BYDV的品种发病率较自然发病率升高43.7%,而已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小冰麦×小偃22(F1)、小偃22×小偃6号(F1)、石5144×小偃22(F2)等分离群体和小冰麦、豫麦34等小麦品种部分植株感病初期发病级别分别达到3、2、5、5、6级,而后期级别分别降至0、0、1、2、0级,表现出恢复现象。小偃6号、小偃54、小偃597等小偃品系发病率高,2009年人工接种后小偃品系发病率高达总调查种植资源数(157种)的13.5%。秦丰148、西农402、陕715、西农979四个品种连续三年表现为抗病。利用多重PCR体系检测了杨凌地区的8个田间自然发病样品,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AV感染率达到25%,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是β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柑橘病毒属(Citrivirus)的代表种,前期研究表明CLBV在陕西栽培猕猴桃中广泛发生.为进一步简化CLBV的检测,并探究其致病机制,通过RT-PCR扩增得到CLBV猕猴桃分离物外壳蛋白(c...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是我国苹果种植大省,苹果锈果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苹果产业,该病是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陈炜和田波(1985)首次在国内发现了ASSVd的RNA,HashimotoKoganezawa(1987)首次报道了ASSVd的全基因组序列。郭瑞等(2005)报道了我国ASSVd辽宁和新疆苹果分离物的序列,郝璐等(2015)发现ASS-  相似文献   
19.
小麦蓝矮植原体寄主范围的鉴定及R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蓝矮是我国首次报道的小麦植原体病害。采用介体接种植物,症状观察和应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进行PCR扩增,在接种小麦和传毒介体中均扩增出1.4kb的特异片段,鉴定出小麦蓝矮植原体新寄主7种。用巢式PCR方法对小麦蓝矮病田自然发病杂草进行分子检测,从表现症状的10种杂草中均扩增出1.2kb的特异片段。利用6种植原体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对10种杂草的扩增片段进行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表明:扩增片段的RFLP图谱与目前已知的16Sr I组翠菊黄化植原体的RFLP图谱相近。鉴定出小麦蓝矮植原体田间自然新寄主10种。  相似文献   
20.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 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TSWV、CGMMV和To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