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龄、LAI和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且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在混和肥总量为156.3㎏/hm2的施肥水平下,种植密度为17.5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可较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2.
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3个施期的氮肥用量(即基、蘖肥用氮量,穗肥用氮量,粒肥用氮量)、调节肥施用时间(叶龄计)及穴距等5个因素对粳稻垦鉴稻10号物质生产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施氮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中期干物质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4 5**)、与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8 9**);穗肥施氮量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R=0.331 1*);穴距与前期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1 0**)、与后期生物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493 9**)。说明,通过提高基、蘖肥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群体的中期干物质积累、抽穗前15d至抽穗后25d干物质积累;适当减小穴距可提高前期物质生产量和后期物质积累量,而适当提高穗肥施氮量可提高群体的经济系数。因此,对试验因子中的基、蘖肥用氮量与穴距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各期干物质积累的调控。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从耕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维持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土壤的生产力。[方法]以水稻垦鉴稻10为材料,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方式种植。保护性耕地作为处理区,实施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处理区的基肥和分蘖肥随耕作过程集中施于苗带,全层混拌,其余作业与常规耕作相同;以常规耕作作为对照,常规耕作按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范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均设6个肥量梯度,N∶P2O5∶K2O5=2∶1∶1。保护性耕作区70%氮肥用作基肥,20%用作穗肥,10%作粒肥。常规耕作区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及对照磷肥全部作基肥施入,钾肥按基肥∶穗肥=7∶3施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6个小区间用PVC波纹塑料板做埂分隔,单排单灌。保护性耕作采用宽行行距40cm,窄行行距20cm,穴距12cm;常规耕作行距均为30cm,穴距12cm。研究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下土壤根系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土壤温度及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用环刀法测土壤容重,并进一步求得孔隙度。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先用浓度0.5mol/LNaHCO3浸提,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测定先用NH4OAc浸提,再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结果]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在旋耕部分根量占绝对优势,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总细菌量大量增加,土壤温度明显改善。[结论]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方式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45.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目前推广的水稻膜下滴灌旱作种植方式基础上,在寒地研究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高产高效水肥优化组合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粳31号和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能够增加两品种的穗数/m2;膜下滴灌的两种水分、肥料处理对两品种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膜下滴灌处理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其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高于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两品种的表现为一致的。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两品种的经济产量均为最低。空育131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龙粳31号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结论]不同品种对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的反应不同,膜下滴灌旱种处理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以垦鉴稻5号和恳稻12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上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稻返青至成熟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对寒地水稻品质影响.控水处理降低两品种的整精米率及各粒位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提高了两品种各粒位籽粒的总蛋自质含量、球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最高黏度值和...  相似文献   
47.
农乐作为一种多功能、多元素的新型高效动植物营养液,通过对移栽前不同熟期类型的水稻乳苗进行处理,4周后,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农乐处理过的秧苗较对照素质好,主要表现在叶龄进程、充实度、叶片含氮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8.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中心保存的180份寒地早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稻的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普遍较优,但仅有1.7%的品种综合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在参试材料中仅有6.1%和1.2%的品种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是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改良的重点,在今后寒地水稻品质改良和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特别在育种中应首先注意粒形和碾米品质的选择,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9.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势(-30~-35 kPa和-60~-65 kPa和正常灌水0 kPa)对水稻上育397、绥粳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穗期处理对2个品种穗部各性状的影响最大,此处理下上育397、绥粳3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对照,而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但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长穗期处理时的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次是分蘖期和抽穗后1~10 d的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多数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与各粒位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且与中位粒和劣势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关键词  相似文献   
50.
土壤水分对水、陆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水稻和陆稻不同品种抽穗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控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陆稻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影响相似,多数处理表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精米率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各品种几乎所有处理垩白率都明显增加,各品种多数处理籽粒厚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两个陆稻品种粒长、粒宽增加较为明显,不同处理对青米率影响不大。控水使各品种多数处理无论优势粒、劣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增加(一些处理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水稻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陆稻,除垦选一号陆稻外,所有水、陆稻品种中劣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优势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