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23篇
  2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卷叶水稻的光分布模拟及适宜叶面卷曲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叶面高度卷曲的水稻组合两优E32、中等卷曲组合两优培九和不卷曲组合汕优63为材料,引入叶面卷曲度因子,用有效叶面积指数代替传统的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水稻冠层内的辐射传输,比较了不同叶面卷曲度因子材料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转化率和利用率,探讨了不同材料的最适叶面卷曲度及最佳群体密度。结果表明,有效叶面积指数比传统的叶面积指数能更准确地预测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两优E32叶片过度卷曲,有效叶面积指数偏小,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而汕优63叶片平展且披散,下层叶片长期受光条件不良,光合能力弱,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也不高。相比之下,两优培九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转换率分布较为合理,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也较高,最适LAI为7.6,与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密度(LAI=7.9)接近。两优E32和汕优63的最适LAI分别为9.8和6.2,而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密度过小或过大,导致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利用孕穗期至齐穗期有效辐射利用率的实测值,通过输入不同的叶面卷曲度因子,得到两优E32、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最佳叶面卷曲度因子分别为0.12、0.11和0.08,均非常接近两优培九的实际叶面卷曲度因子(0.11)。  相似文献   
122.
借助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低强度中波紫外线(UV-B,1.6kJ·m-2 ·d-1)辐射对两优培九齐穗灌浆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反应中心能量分配及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过程等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强度UV -B辐射下,齐穗期和灌浆期的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传递;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增多,捕获的能量及进入电子传递链的能量也相应增加,但热耗散与对照相比上升不明显;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增多;PSⅡ受体侧有效能量传递效率、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叶片光合机构PSⅡ(包括供体侧和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3.
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一般常规水稻品种每生产500千克稻谷需吸收五氧化二磷4.0~7.5千克,氧化钾9.1~19.1千克。对磷的吸收量以拔节孕穗期为最多,对钾的吸收量则以分蘖期到拔节期达最大值。磷钾吸收比例最高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吸收磷素占全生育期47.4~57.0%,钾素占51.8~61.9%。三系杂交籼稻的磷素营养规律与高产常规品种大体一致,只是每生产500千克稻谷需磷量稍低于常规品种,而对钾的吸收量则远较常规品种为高,而且植  相似文献   
124.
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选用水稻理想株型、披散株型和直立株型的代表品种6个,在南京、太湖和淮北3个试点中等肥力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生育前期叶片弯披,株型松散,中后期叶片挺直,株形紧凑)亩产在528-667公斤,披散株型品种在422-508公斤,直立株型品种在370-443公斤。理想株型品种生育前期上位三叶夹角在15-30度,曲率在0.02-0.04cm#+(-1),叶片弯倾,能截取较多的光能,利于形成较大的叶面积和生物产量。中后期在生物群体较大的情况下,上层叶片挺直,叶片夹角在15度左右,曲率小于0.01cm#+(-1),基部消光系数在0.7-0.8,群体光照分布合理,利于光能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5.
 以4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外源山梨醇处理对盐胁迫下两优培九和武运粳7号幼苗光合特性及类囊体膜多肽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优培九和武运粳7号的叶绿素含量、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叶绿体放氧活性、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叶绿体ATP含量、 叶绿体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先升后降,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呼吸速率则呈上升的趋势;但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两优培九对盐胁迫的抗性大于武运粳7号,具有一定的高产优势。外源山梨醇对两种水稻抵抗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杂交稻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常规低温敏感型杂交稻汕优63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处理低温为10℃,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囊体膜PSⅠ、PSⅡ活性明显下降,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也明显下降。低温使两优培九的O2.- 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下降,而汕优63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S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两品种都有所提高,而CAT活性则是两优培九高于对照,汕优63低于对照。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都是汕优63较明显。低温处理后,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上升,但两优培九增幅较汕优63高。SDS-PAGE表明低温处理后,可溶性蛋白条带增多,但类囊体膜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增加。对照组中,除了PSⅠ和PSⅡ活性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是汕优63较两优培九高,意味着幼苗期的两优培九光合功能虽不如汕优63高,但其对低温的抗性较汕优63强。  相似文献   
127.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高 6~ 8个百分点 ;孕穗期标记 ,标记后 5d两优培九茎鞘内的14 CO2 同化产物比汕优 6 3少近 8% ,14 CO2 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两优培九则比汕优 6 3高近 10个百分点 ;灌浆后期标记 ,两优培九供穗上部籽粒灌浆的14 CO2 同化产物仍比汕优 6 3高约 19个百分点。表明 ,两优培九不但叶片的输出能力较强 ,而且在孕穗期和结实初期比汕优 6 3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 ,尤其是上半部穗的强势粒较多 ,满足灌浆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28.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纯N0kg/hm  相似文献   
129.
通过测定Cd2 与根际pH双重胁迫下对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叶片的有关光合参数,探讨了Cd2 与根际pH值对植物毒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叶片中Cd2 和叶绿素的含量、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峰值均下降,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为先升后降,以pH6.0时最高。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分析表明,各pH梯度的类囊体膜蛋白多肽组分降解程度较为一致。Cd2 和pH的双重胁迫并没改变单一pH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胁迫早期(10d),pH值对杂交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