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温对椰心叶甲成虫体内几种抗寒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抗寒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以短时低温处理椰心叶甲成虫,并以正常饲养的为对照,研究低温对虫体自由水、糖类(总糖、海藻糖、糖原)、甘油、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诱导处理后椰心叶甲成虫自由水含量急剧下降,由67.10%下降到45.11%,总糖含量略微下降,由19.82 μg/mg下降到18.00 μg/mg;而海藻糖、糖原、甘油、脂肪4种物质大量积累,其中,海藻糖由3.22 μg/mg上升到5.88 μg/mg,糖原由1.12 μg/mg上升到4.46μg/mg,甘油由11.45 μg/mg上升到15.10 μg/mg,脂肪由6.43%上升到8.14%.说明椰心叶甲对低温具有一定的应答反应,虫体抗寒物质应答系统为:海藻糖-糖原-甘油-脂肪,虫体有一定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32.
无人机施药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手段。海南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在海南开展飞防试验,筛选适合飞防的杀虫剂、无人机机型及施药时期,并研究施药时间点对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进行2次飞防,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人工喷雾处理,且防控成本较低;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药后7 d防效达94.6%,显著高于茚虫威和甲维盐;在玉米苗期和小喇叭口期施药的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4.3%和91.3%,显著高于大喇叭口期或抽雄期施药;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展飞防,早7时或晚7时施药的防效较高。  相似文献   
3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在海南省可周年繁殖,世代重叠严重,常年危害海南鲜食玉米,防治困难。为了解海南省不同虫口密度草地贪夜蛾幼虫在鲜食玉米各个阶段对其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接种不同密度3龄幼虫的方法来模拟自然危害,研究其经济阈值。结果表明,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各阶段,虫口密度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ln(x)+0.1258、y=0.0546ln(x)+0.1863、y=0.0589ln(x)+0.0275,计算出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危害程度分别为:21.57%、28.34%、14.50%。虫口密度与总产量在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508x+13.113、y=-0.1093x+12.721、y=-0.0616x+12.447,得出不影响产量的虫口密度分别为:5头/20株、7头/20株、9头/20株;各时期的经济阈值分别为:6~8头/20株、12~20头/20株、19~24头/20株。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治及合理的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为了评价麦蛾柔茧蜂经米蛾继代饲养后,在红脉穗螟、亚洲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上的生物学表现,对比研究了麦蛾柔茧蜂在上述4种寄主上的寄生、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麦蛾柔茧蜂对4种寄主均表现出极高的麻痹致死作用(≈97%),但对于麻痹后的不同寄主表现出显著的寄生选择性,寄生率米蛾的(70.00%)最大,草地贪夜蛾(16.67%...  相似文献   
35.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地理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线虫、病原真菌、病毒及信息素诱杀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同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中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为害。海南省可满足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可成为迁飞虫源地,且海南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该虫在海南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种业安全,因此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6.
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的二类危险性害虫.2002年6月,海南省首次在海口市凤翔路发现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林业局、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认真贯彻执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椰心叶甲除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害虫感染区组织了大规模的除治行动,在海口港、新港设立了检疫检查点,开展了全省性的虫害普查监测工作,进行了害虫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实验,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通报疫情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上述措施,减缓了疫情发展的速度.但是,椰心叶甲仍呈现出扩展蔓延的态势,防治形式十分严峻.现将海南省椰心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中对长小蠹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目前已入侵台湾、海南和云南.利用高空诱虫灯在海南的海口和儋州两地进行诱集,结果表明:海口高空诱虫灯下中对长小蠹的月度诱虫数量峰值主要集中在5—6月,而虫量较多的月份为3—9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虫量相对较少;儋州点2018年的诱集结果显示,中对长小蠹诱虫数...  相似文献   
3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2019年由缅甸开始入侵我国的一种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取食范围广、极强的迁飞性、适应性及繁殖能力等特点.选育抗性品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防治手段,而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级别对后续利用多组学分析筛选出特定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种具有指导作用.本...  相似文献   
39.
番茄角蓟马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现广泛分布于泰国、印度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本研究结合田间分布数据点,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在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番茄角蓟马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高度适生区包括泰国、印度、中国、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东帝汶、尼泊尔、越南、菲律宾、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布基纳法索、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而在我国,该虫的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海南,零星分布于云南和台湾。在2050年的SSP2_4.5和SSP5_8.5两种气候条件下,番茄角蓟马在全球的高度适生区增加了巴基斯坦、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10个国家,中低度适生区均有不同程度扩大,且整体向北移动。我国广西出现高度适生区,总的适生区相较于当前气候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几乎覆盖我国整个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及西南南部地区。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番茄角蓟马将持续扩散,危害风险较大,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分布可为农业部门开展番茄角蓟马防控工作和为检验检疫部门制...  相似文献   
40.
温度对豆天蛾发育历期及取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豆天蛾作为一种昆虫源食品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了温度对豆天蛾幼虫发育历期及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龄幼虫在5个温度条件下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28±1)℃为发育速率的顶点;3~5龄幼虫在5个温度下的总取食量分别为10.7、10.4、10.8、11.1和10.7 g。总取食量、日取食量和日增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且均在(28±1)℃条件下出现最大值。为探索人工饲养豆天蛾的最适温度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