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中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确定了清热类、祛湿类、理血类、理气类等114味中草药,以鸡大肠杆菌O78作为目标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6种具有一定抗菌作用的中药,包括芦荟、穿心莲、大蒜、锦灯笼、乌梅和石榴皮,其抑菌圈分别是15、12、12、11、11和7 mm。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对芦荟的抗菌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经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抗菌单体物质,确定为延胡索酸。进一步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延胡索酸对金黄色葡萄球、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是50、50、780和780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是100、100、1560和780 μg/mL。  相似文献   
72.
主要通过从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现状、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关系、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等方面阐述中药在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3.
利用10%干酵母混悬液对清洁级SD大鼠进行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进而研究加减白虎汤对模型大鼠体温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和下丘脑组织匀浆液中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体温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成功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在造模同时和造模后4 h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加减白虎汤和阿司匹林(ASP),高剂量组和ASP组有显著的解热效果;造模6 h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药物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和下丘脑中PGE2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的含量无显著变化。加减白虎汤可能通过降低内生性致热源和中枢致热介质途径,对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发挥良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75.
金华市柿园病虫害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金华市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尤以盛产“兰溪大红柿”和“永康方山柿”著称。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市栽植面积达2055hm2,已成为一些村、镇的支柱产业。为了抓好无公害柿果的生产,进一步提高柿果的产量和质量,笔者自2002~2006年对全市柿树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对柿园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6.
大肠埃希菌素V(ColV)质粒是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重要的毒力质粒之一,能够编码大肠埃希菌素V、血清抗性、铁摄取系统等与致病相关的毒力基因。目前虽然对鸡的大肠埃希菌病研究的比较广泛,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ColV质粒与鸡大肠埃希菌病的联系,及其3个表型与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的关系,为防控鸡大肠埃希菌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7.
人参总皂苷对MSB-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苷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共同作用,利用改良MTT法测定了人参总皂苷对MSB-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荧光检测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等方法探讨其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对MSB-1细胞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人参总皂苷与MSB-1细胞培养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40.41μg/mL,其95%可信限为:(340.41±33.7)μg/mL。流式细胞术测定表明,人参总皂苷抑制了MSB-1细胞DNA的合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荧光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人参总皂苷可以诱导部分MSB-1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8.
栗绛蚧Kermesnawaekuwana是板栗一种主要害虫,在浙江省武义县发生严重.在浙江省武义县武阳对危害板栗的栗绛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其药效差异较大,采用35%快克乳油、40%速扑杀乳油防治,效果达91%~93%.另外,还对快克进行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时期防治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体外研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抗MDV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检测了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各药物的促增殖作用不完全相同,低毒性的药物促增殖作用更明显。从药物对CEF细胞的不同作用时间点来看,以72h的OD值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最大,在24h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中、低浓度能够促进CEF细胞的增殖,且药物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0.
1983 年至1999 年对浙江省鹭类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鹭类营巢地2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有15 处, 占68.18 %, 浙江中部地区6 处, 占27.27 %, 海岛1 处, 占4.55 %。现存营巢地12 处, 其中浙江北部地区8 处, 占66.67 %, 浙江中部地区3 处, 占25.0 %, 舟山海岛1 处, 占8.33 %;废弃营巢地10 处。鹭类营巢地居住年限在1 ~ 16 a , 居住5 a 以下的占72.72 %, 6 a 以上较少。鹭类营巢地废弃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人为干扰和农药污染。鹭鸟群栖对林木生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图2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