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306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240篇
  353篇
综合类   1283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675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目的】应用白腐真菌处理造纸黑液,探讨白腐真菌对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培养白腐真菌,利用专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木质素溶液质量浓度(污染负荷)、pH值、搅拌速度、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Fe2+]质量浓度对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为:木质素质量浓度为153.0 mg/L,pH值为5,搅拌速度为250 r/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 g/L,酒石酸铵质量浓度为0.20 g/L,[Fe2+]质量浓度为0.08 mg/L。【结论】得到了白腐真菌降解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64.38%。  相似文献   
982.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乔木有8科10属12种,灌木有20科42属58种,草本有28科58属78种;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物种丰富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阴坡〉阳坡,下坡〉上坡。  相似文献   
983.
阿维菌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在稻田水、土壤、稻株和稻谷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试验了阿维菌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取反相HPLC-UVD方法测定.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收率83.25%~98.49%.变异系数为2.35%~4.81%,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kg,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按推荐使用剂量(9 mg/kg)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18 mg/kg)施药,它在稻田水、土壤和稻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7~1.49 d、1.19~1.35 d和1.60~1.64 d.在推荐使用剂量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3次的情况下,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14 d,阿维菌素在稻谷内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984.
土壤生物退化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阐述土壤生物退化概念和退化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壤生物退化的不可避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比较了土壤生物退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提出了土壤生物退化的防治措施;建议按照恢复生态学的原理组织植物保护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生态学及化学生态学多学科联合攻关,从微观生态恢复角度对土壤生物退化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85.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来自不同春夏谷区的60份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夏播,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的平均表现不同,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进行。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谷子单株产量相关的各农艺性状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直径、主穗长、主穗直径、单株穗重、生物学产量、出苗—抽穗期天数、生育期等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7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86.
小菜蛾危害引起的秋花菜产量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笼罩接虫的方法,测定了秋花菜不同生育期小菜蛾幼虫数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菜的还苗期、莲座期、球花始期、球花中后期,随着接入虫数的增加,花菜产量均逐渐下降。还苗期、莲座期、球花始期和球花中后期小菜蛾幼虫的数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分别为:Y=-0.7969 1.0880X 2.0234X^2、Y=-2.4489 7.4585X-0.2433X^2、Y=-1.4557 7.6682X-0.2470X^2、Y=0.8668-0.3096X 0.0905X^2。花菜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小菜蛾危害的敏感性不同,以球花初期最为敏感,其次为莲座期和还苗期。在球花初期,低虫量的小菜蛾就可能引起花菜产量明显的损失,因而此期的防治最为关键。当球花初期单株虫量达到0.5~1头,球花中后期单株虫量达到4~6头时需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87.
菌棱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过程及不同阶段形态解剖特征的观察,发现菌核侧耳子实体分化可分为瘤状原基、棒状体、典型子实体3个阶段.瘤状原基、棒状体横切片可分为皮层、内层2层;菌褶为等式子实层类型,菌髓中菌丝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菌丝可分为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其生殖菌丝中单菌丝细胞间的锁状联合明显,菌丝间的锁状联合只在菌盖中出现.孢子印白色,孢子表面光滑,为柱状椭圆形.  相似文献   
988.
葡萄氮素吸收利用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探明葡萄树对氮素吸收、利用和贮存规律,为确定合理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以7年生红地球为试材,采用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年周期内各器官的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累积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地球生物量年增加12369 kg/hm2。氮素在红地球葡萄树各器官中的分布为叶片>果实>新梢>根系>枝条>主干; 皮层>木质部; 年周期葡萄树体总吸氮量为97.13 kg/hm2,主要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占吸收总量的39 %和30.5 %。每生长1000 kg葡萄,需要吸收氮素5.4 kg。叶片、果实与修剪枝条年带走的氮素量分别为35.09 kg/hm2、 32.27 kg/hm2和5.11 kg/hm2,占氮素吸收总量的36%、 33%和5%。带走的氮素需要施肥予以补偿,施肥时期主要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989.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  相似文献   
990.
日太阳总辐射推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算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日太阳总辐射,需要根据有辐射观测地区的资料建立日太阳总辐射的推算模型。本文在深入了解国内太阳辐射观测与国内外太阳总辐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利用日照百分率、降水量与大气可降水量、温度日较差等因子推算日太阳总辐射的模型,选取武汉、宜昌、郑州2005年全年无加盖的、真实可信的太阳总辐射资料为样本序列,根据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出有日照和无日照两种情况下的模型参数,并对2005年进行了回代检验和2006年1-8月时段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推算序列与实际值序列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程度,对2005-2006年8月推算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31M J.m-2.d-1和9.5%,精度高,可以用于无辐射观测地区的日太阳总辐射的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