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借助液-液萃取的方法,将茶汤中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2部分,采用HPLC-PDA检测、荧光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跟踪检测相关呈色物质在绿茶提取液储存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色泽劣变机理.结果表明,决定绿茶茶汤色泽的不仅限于水溶性色素,从茶汤中分离出的脂溶性色素,呈现出鲜活、黄绿的颜色,主要组分为少量的叶绿素和黄酮类物质;但这部分色素极其不稳定,保存数天内基本消褪;而去除了脂溶性色素的茶汤的储存试验显示,茶汤水溶性色素比脂溶性色素的稳定性高,脱除脂溶性色素可以使茶汤的色泽稳定性得到增强.通径分析表明,茶汤中含量微小的叶绿素与茶汤绿度呈正相关,对茶汤色泽稳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13.
对肯尼亚红碎茶、云南碎二、海南碎二茶样的滋味品质进行化学评分方法试验,采用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从中寻找出一种化学检测得分与感官审评评分相一致的组合.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给分的趋向是一致的;经过极差与回归分析,选定实验号9、13和20,即A2B4C1D4E4F5、A3B3C2D3E5F5、A4B5C3D4E5F1,其化学滋味得分与感官评分相吻合.这3个试验都是比较好的组合.其中13号(A:15 min,B:20 mL,C:3 min,D:2.0 mL,E:0.5 mL,F:8.5)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茶叶品质很不稳定。因茶叶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脂肪类、氨基酸、还有色素、维生素和芳香物质等。这些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自动氧化,失去呈香、呈味的作用,茶色也相应的改变,使茶叶品质劣变。由此可见茶叶质变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的作用,若把氧气除去,对保持茶叶品质是很有效的。防止茶叶氧化变质,目前采用的真空包装和惰性气体置换包装方法,对茶叶保鲜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两种方法是用物理方法不可能将氧气百分之百地除去;另外,在贮运流通过程从包装材料外部进入的氧气也无法除去。而除氧剂封存法,通常能保持氧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冷冻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改进红茶的品质,本文试验设定冷冻工艺流程处理。结果表明:只有冷冻工艺处理样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增加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冷冻工艺处理样的红茶香气纯正,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6.
黑茶中多酚组分和多酚总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16种黑茶茶样的多酚总量和多酚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黑茶中多酚总量在4%~9%之间,且储存年代较久的茶样,其多酚总量相对较低.茶多酚的主要组分儿茶素的含量较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CG)0.1%~0.9%,表儿茶素没食子...  相似文献   
17.
华再欣 《茶业通报》1995,17(2):30-31
名优绿茶的包装与贮藏华再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名优绿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如保管不善,极易变质变形,降低饮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除了在采摘和炒制过程中提高和保持名优绿茶的品质外,还必须在流通过程中,根据名优绿茶品质特点解决好包装和贮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华再欣 《茶业通报》2002,24(4):47-48
《红楼梦》是清朝人写清朝人生活的宏篇巨著。作者曹雪芹,是一位才气横溢,见多识广的小说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上层阶层的社会现实和习俗,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穿着衣物和生活习惯等,面面俱到,可圈可点,对研究红学的人们来说,是一部巨著。曹雪芹又深谙茶道,根据统计,在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中,写到茶的地方就有280处之多,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其真实的描写确不为过。1《红楼梦》出现的茶类,品目繁多…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绿茶茶渣中蛋白质的工艺。以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提取时间为参考因素设计实验,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工艺:温度41℃、加酶量2%、pH值6.4、时间64 min,蛋白质提取率6.58%。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温度60℃、加酶量2%、pH值8.7、时间90 min,蛋白质提取率20.93%。最终双酶联合提取茶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2.18%。  相似文献   
20.
研究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作用提取绿茶茶渣中蛋白质的工艺。以提取温度、加酶量、pH值、提取时间为参考因素设计实验,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工艺:温度41℃、加酶量2%、pH值6.4、时间64 min,蛋白质提取率6.58%。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温度60℃、加酶量2%、pH值8.7、时间90 min,蛋白质提取率20.93%。最终双酶联合提取茶叶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2.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