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94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141篇
  155篇
综合类   626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55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保持树势,增加桑树产叶量,同时为减少采叶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春蚕期重剪梢,夏蚕期截条收获,中秋蚕改春出扦为秋出扦,实行全年条桑收获法。试验结果表明,晋南蚕区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19.2%~21.1%,晋东南蚕区增产14.4%~15.4%,采叶功效提高了40.5%。  相似文献   
23.
王博  茌浩 《山东饲料》2013,(21):178+249
京沪高速路临沂段进行大修,产生了早期病害桥头跳车、裂缝、车辙、网裂、坑槽、唧浆、沉陷等病害,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水损、超载车辆、早期养护等。如何防治这些病害的发生,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4.
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网络关注度是公众现实关注和潜在需求的映射,对实际客流具有前兆效应,为多时空尺度的危机影响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文中以88个关键词的网络关注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客源吸引半径、空间自相关、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等,从多时空尺度探究新冠疫情影响下武汉及其客源市场旅游时空格局的变化。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疫情影响下武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受损程度一般;各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受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自然游憩类景区受损程度较小,文化场所、游乐园及远郊区景区受损程度相对较大。2)市内景区冷热点空间格局由“一核多中心”演变为“两中心”,自然旅游片区热度攀升,呈现出较好的恢复态势。3)武汉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具有短期波动性和长期稳定性,在疫情暴发初期,空间影响范围扩大,冷点区增加,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与疫情前的空间格局差异缩小。4)客源地空间距离与影响强度呈U型非线性关系,邻近客源地和远距离客源地遭受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26.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冬小麦-夏玉米连作是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根据华北季节性冻土区的特点,将全年划分为作物生长期与越冬期,分别建立了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水分运移模型、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运移模型。前一模型主要包括参照腾发量计算、腾发量分配、作物根系吸水、土壤表面蒸发、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和土壤水分运动等子模型;后一模型主要包括冻土水热耦舍迁移、地气水热交换等子模型。应用以上模型对冬小麦-夏玉米连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过程进行模拟,根据北京永乐店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模拟了不同降水水平年、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农田灌溉制度及土壤水分过程,分析了降水、灌溉对农田蒸散、土壤水利用、深层渗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水工弧形闸门流激振动的改进简化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弧形闸门危害性的流激振动进行振动控制,其中前提之一是对闸门模型做适当的简化。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构动力特性与简化结构动力特性相等的原则修正弧形闸门简化力学模型,并确定了等效的弧形闸门三维简化结构模型和系统参数。分析和计算表明,建立的简化三维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弧形闸门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随机脉动压力下的振动反应,可用于安装阻尼器的弧形闸门的智能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28.
相对湿度作为干燥介质的重要参数,对干燥热质传质过程和干燥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相对湿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机理及优化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导致相对湿度的调控方式多依靠经验,造成干燥效率低、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对于传质过程,降低相对湿度能够增大对流传质系数,加快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而对于传热过程,升高相对湿度能够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加快物料升温速率。相对湿度较高时,物料升温速率快,内部水分迁移量增大,但表面水分蒸发量较小;而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物料升温速率较慢,内部水分迁移量较小,但表面水分蒸发量较大。相对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影响此消彼长,互相耦合。高相对湿度主要体现为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低相对湿度主要体现为对传质过程的影响。高相对湿度能够抑制物料表面的结壳,并能够提高复水性,降低收缩率。阶段降湿及多阶段降湿干燥方式下物料表面形成和保持了蜂窝状多孔结构,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和品质。基于监测物料温度的相对湿度调控方式被验证为较忧的相对湿度控制方式。阶段降湿干燥方式适用性的实质为:干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流传热热阻和内部导热热阻的相对大小,及对流传质阻力和内部传质阻力的相对大小,不同干燥条件和物料种类、厚度会影响以上传热传质阻力的大小,从而呈现出不同适应性的结果。当阶段降湿干燥过程中传热毕渥数>1且传热毕渥数>0.1时,说明阶段降湿干燥过程适用于此物料的干燥。该文综合论述了相对湿度对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热质传递及干燥品质的影响,优化调控策略及适用性范围4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机理,为相对湿度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金柑新品种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融安金柑”为对照,对“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和“桂金柑2号”3个金柑新品种开展3年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观察。【结果】“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长过程中,果实横径均小于纵径;果径生长量在花后55 d前逐渐下降,在花后70~115 d和花后130~145 d又分别出现2个生长高峰。“富圆金柑”果实发育与其他3个品种存在差异,果实发育前期纵径大于横径,至花后70~100 d横径发育加快,生长至纵径同等大小,果实呈圆形,之后纵径、横径发育一致,保持圆形至成熟。【结论】金柑新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果径增长有3个高峰,果实膨大期都从花后70 d开始,要及时、足量施用稳果肥和壮果肥,并在花后85 d后(一般为9~11月)秋旱时注意加强肥水供应,以确保果实继续膨大。  相似文献   
30.
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热质传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揭示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阶段降湿的促干机制,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条件下,研究了相对湿度(20%、30%、40%、50%)及第一阶段相对湿度50%保持不同时间(10、30、60、90 min),然后第二阶段相对湿度恒定为20%至干燥结束,干燥过程中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质系数和物料表面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30%、40%和50%相对湿度下,干燥初始时刻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42.9、64.7、135.1和178.9W/(m2·℃),提高相对湿度能够显著提高预热阶段的对流传热系数(P0.05),相对湿度越高,物料升温速率越快。物料吸收总热量、水分蒸发消耗热量占比均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物料升温消耗热量占比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相对湿度为20%时,对流传质系数为1.01×10-6~2.54×10-6m/s;相对湿度为50%时,对流传质系数为0.26×10-6~1.12×10-6 m/s;降低相对湿度,能够显著的提高对流传质系数。相对湿度50%保持30min后降为20%干燥条件下,当干燥时间大于1.5 h后,对流传质系数大于相对湿度50%分别保持10、60和90 min干燥条件下的对流传质系数,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也最短。相对湿度50%干燥条件下有利于保持胡萝卜表面的多孔结构,而相对湿度20%干燥条件下,胡萝卜表面因干燥速率过快而导致水分迁移孔道发生收缩堵塞的现象。阶段降湿提高胡萝卜干燥效率的机制在于:干燥升速阶段,高相对湿度提高了对流传热系数,使得物料迅速升至较高温度;且利于维持物料表面多孔结构,有助于内部水分的扩散迁移;干燥恒速和降速阶段,低相对湿度提高了对流传质系数。研究结果可为求解干燥过程中的对流传热系数和对流传质系数提供理论依据,揭示阶段降湿的促干机理,并为阶段降湿干燥方式在农产品的干燥加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