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51.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评价法及其在内蒙古旱作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文章介绍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的原理与实践,初步明确了在旱作农业上应用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法与平衡施肥技术,对提高旱地主要作物马铃薯、油料和麦类的施肥技术及其增产效果有起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为探明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泸优727和高产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省汉源县(高海拔)、沐川县(中海拔)和泸县(低海拔)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225、180、150、105、0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N0)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较大。与泸县点和沐川点相比,汉源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62.1%和84.1%,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齐穗前干物质、齐穗后干物质、总干物质和收获指数增加上。超级杂交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改变。汉源点和沐川点4个施氮处理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泸县点N2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与N1处理相当,N3、N4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较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6.7%和18.0%。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减施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与N1处理相比,N2、N3和N4处理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8%~27.1%、27.9%~70.0%和37.3%~138.6...  相似文献   
153.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中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培育耐高温干旱优质水稻品种是解决消费需求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003年用耐热恢复系泸恢17与旱稻种质KalingaⅢ杂交F2代单株作母本,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育、高温干旱胁迫筛选、南繁加速稳定的方法育成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07集聚了耐高温干旱、高配合力、高品质等有利性状,利用该恢复系配组的5个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大穗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4.
“科企产政”是近年创新的一种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科”指科技研发单位,“企”指农业企业,“产”指水稻生产者,“政”指技术推广主管部门。应用创新的水稻“科企产政”协同示范推广模式,可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农业企业、产业主体和行政主管部门的互利互促优势。专业合作社(简称“专合社”)示范优质杂交中稻690.7 hm2,平均产量9049.5kg/hm2,纯收入8 158.65元/hm2,比未采用“科企产政”模式的专业合作社(简称“模式外专合社”)增加纯收入4453.8元/hm2,增效120.22%。农业企业直销农资、回收稻谷和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利税收入350.67万元,从专合社平均获利税5 827.2元/hm2。目前,已推广该模式1.59万hm2,平均产量10 100.17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13.2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5.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