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2篇
  2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采用筒栽精确控制试验,模拟初始土壤含盐量较低,且降雨不足以对土壤进行淋洗的生产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盐分胁迫与棉花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响应关系,得出不同生育期咸淡轮灌条件下棉花的耐盐指标及相应土壤含盐量的耐盐特征值。结果显示,株高相对增长量可以作为蕾期轮灌(AL)和花铃期轮灌(AH)的阶段耐盐指标,叶面积相对增长量可以作为AL、AH和吐絮期轮灌(AT)的阶段耐盐指标;相对铃数可以作为AL和AH的全生育期耐盐指标,相对叶面积可以作为AT的全生育期耐盐指标。在允许减产10%的情况下,AL与AH处理阶段土壤含盐量最好分别控制在0.277%和0.584%以下,全生育期土壤含盐量分别控制在0.486%和0.754%以下。AH较之AL和AT可以利用更多的微咸水。  相似文献   
62.
旱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计算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有效降水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结合现有有效降水量计算模式,对它们的适应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计算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模式在同条件下模拟计算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生育期Jensen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农作物分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研究分析,明确了Jensen模型在反映分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关系中有较好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和一些地区灌溉试验站有关灌溉制度资料。建立了中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的Jensen模型,并且对模型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水分胁迫对桶栽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桶栽冬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设计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程度、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浆后期干旱可明显提高小麦品质,当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4%~16%之间时,高产和优质的矛盾不突出;拔节、灌浆期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都将导致产量下降,重度胁迫下降幅度较大;拔节期干旱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影响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拔节、灌浆生育后期胁迫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比前期小;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率控制在55%~70%之间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5.
喷灌大田土壤水分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冬小麦大田喷灌土壤水分测定数据,对大田喷灌的土壤水分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土壤水分属于中等变异,且土壤水分不属于正态分布。然后分别使用克里格法、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和多项式回归法对大田喷灌低水分处理的土壤水分进行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克里格插值方法优于径向基函数法,径向基函数法优于反距离加权法,反距离加权法优于多项式回归法。最后利用高水分处理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验证,得出此结论成立,并绘制了高、低水分处理的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66.
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1 999年 ,研究了滴灌和地面灌二种灌水方式下 ,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亏缺灌溉条件下 ,花铃期干旱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最大。但随着亏缺灌溉程度由重到轻 ,即随着供水量的增加 ,棉花生长发育趋向良好 ,总耗水量和产量相应增加 ,二者均呈现出良好的直线关系 ;与地面灌相比 ,因滴灌是一种小定额灌溉 ,供水时段、水量分配较为均匀 ,又直接把水送至棉花根部 ,故灌水前后土壤湿度变幅小 ,棉花株高、果枝、蕾、铃的生长发育和叶面积系数乃至产量均优于地面灌方式  相似文献   
67.
基于茎直径变化的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利用茎直径变化监测作物水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茎直径变化的作物水分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茎直径变化与作物水势关系的定性研究阶段;考虑环境变化和植株正常生长的茎直径变化—作物水势之间动态量化阶段。此方法通过对作物体内水分的动态监测,并与计算机应用相配合,可以用于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指导适时灌溉。  相似文献   
68.
为探索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方便快捷的高效灌水模式,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在乌鲁木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自制蒸发皿水面蒸发量控制灌水,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和籽棉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两个生长季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持续亏水处理均对棉花生长、产量和耗水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适时适度的水分亏缺对棉花籽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而且可节约22.78%~24.88%的灌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7.94%~34.85%。蕾期轻度亏水(灌水定额为70%水面蒸发量)、花铃后期重度亏水(灌水定额为50%水面蒸发量)、花铃前期充分供水(灌水定额为100%水面蒸发量)的调亏灌溉模式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优质高效灌溉模式,可作为膜下滴灌条件下新疆棉花生产的一种适宜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69.
亏缺灌溉对风沙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在内蒙风沙区对春小麦进行了各生育阶段不同程度亏缺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其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及水分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拔节-孕穗期受旱对株高、叶面积、穗粒数影响最大,减产最多,其次是抽穗-开花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受旱主要影响千粒重。在同一生育阶段,水分亏缺越严重,春小麦受害越深。在春小麦生长前期适度的水分胁迫不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反而有利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0.
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作物系数是利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小麦的作物系数,分析了风沙区春小麦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关系的函数曲线,同时还采用FAO分阶段直线法构建了春小麦作物系数曲线。结果表明,春小麦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和生育期累积积温之间分别呈现出良好的6次多项式关系和4次多项式关系,回归曲线与数据点拟合得非常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采用FAO分阶段直线法得到的3个典型值分别为:初始生长期0.57、生育中期1.70、收获时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