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玉米高蛋白品系(IHP)系美国伊利诺斯州农业试验站从原始玉米品种磨石白中,经过70代选择获得的,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8%,是一般品种(约含蛋白质10%)的两倍多,因而是一份宝贵的高蛋白资源。美国、苏联等国已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和利用。我所  相似文献   
32.
山东省玉米主要育成推广杂交种的系谱是以华农2号、风可1和黄早四等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品种对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系谱分析也显示出国外种质的利用对提高育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今后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改良和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33.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4.
山东省玉米种质资源以中秆、中熟、粒黄色、硬粒型资源为主。多抗和高光效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品种间杂交种和以品种为基础材料选育推广的自交系间杂交种,曾对我省玉米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选育二环系组配单交种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选择方法。利用国外资源丰富现有种质的遗传基础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进一步研究利用玉米种质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5.
优质白糯玉米杂交种——鲁白糯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白糯1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白糯玉米自交系A394为母本,3185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白糯玉米杂交种.2000~2001年完成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02]008号).经审定,可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型白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6.
鲁单984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1998年选育成,组合为Lx9801×掖478的玉米单交种。该杂交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优质早熟。1997~2002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早熟、适应性广。适宜在山东省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制种时,父母本可同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37.
加入WTO后对我国的玉米育种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政策引导正确,措施采取得当,机遇将会大于挑战,我国的玉米育种将会以加入WTO为契机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38.
超高产、多抗性、优质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LD7045),组合为齐3925×Lx9311。介绍了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的选育背景、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等,提出了育种目标、选系技术与方法、杂种优势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
利用Stock6和H02单倍体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不同播期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02平均诱导率比Stock6高2.11%~2.17%;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明显;夏播材料诱导率高于春播材料。  相似文献   
40.
为了促进中国主食谷物结构优化和发展鲜食糯玉米产业,对比分析了鲜食糯玉米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鲜食糯玉米具有发展成为主食谷物的可行性,中国应该充分利用糯玉米起源地和居民喜欢食用鲜嫩玉米穗的传统优势,将鲜食糯玉米发展成为集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嗜好性主食谷物,促进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