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采自江苏省姜堰、靖江和常州3个地区的水稻恶苗病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7株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的EC50值在0.020~1.333μg/m L之间,分离到的菌株对咪鲜胺均表现为中抗和高抗,其中中抗菌株18株,占23.38%,高抗菌株59株,占76.62%,说明咪鲜胺高抗菌株已经成为江苏省的恶苗病菌优势群体。氰烯菌酯(JS399-19)对水稻恶苗病菌的EC50值在0.012~2.040μg/m L之间,菌株的敏感性频率近似正态分布,EC50均值为(0.684±0.265)μg/m L,建议将此值作为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82.
中国主要稻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采自中国10个水稻主产省份111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111个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ERIC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显著性概率为0.001;致病力与生长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5,显著性概率为0.685。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ERIC、REP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群体遗传多样性值分别为0.73、0.62和0.60。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DNA用BOX引物分别扩增出7-13条不等的带谱,DNA指纹相似性在0.70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被划分为6种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57个菌株,占总数的51.4%;来自安徽、四川、广西、湖北和云南的菌株主要划分在类群1和4,第2类群主要是来自江苏的菌株,有18个菌株,占总数的16.2%;第3类群是来自浙江的菌株,有8个菌株,占总数的7.2%;第5类群是来自黑龙江的菌株,有9个菌株,占总数的8.1%,第6类群是来自辽宁的菌株,有12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稻曲病菌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致病力、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程度为中等;致病力与菌丝的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根据BOX-PCR扩增的稻曲病菌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显著相关,推测稻曲病菌属于局域性传播;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枯草芽孢杆菌Bs916防治番茄青枯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MS平板植物组培法、温室盆栽试验和微生物特异性平板分离检测技术,评估了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的促生、防治青枯病的作用,研究了菌株Bs916对番茄根表及茎内青枯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和对番茄根围可培养微生物含量的影响。在植物组培MS平板中,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植株鲜重具有促生作用,播种15 d后,其鲜重达79.8 mg,比未处理对照增加9.61%。盆栽试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s916灌根处理番茄后14 d,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55.6%;菌株Bs916处理番茄后,番茄根表、茎内青枯菌含量和未处理对照的青枯菌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随着时间的改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菌株Bs916处理的根表青枯菌含量约为未处理对照的1/100~1/10,而茎内青枯菌含量为未处理对照的1/50~1/2。此外,菌株Bs916的施用对番茄根围土壤中细菌种群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真菌具有先促进后快速抑制的作用,而对根围放线菌则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s916具有潜在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应用前景,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4.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菌株B1619生物发酵效率,本文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菌株B1619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配比组合为酵母膏0.25%,大豆粉2.00%,生长素0.05%,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1.79%;发酵培养条件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8℃、转速180 r/min、装液量60 mL/250 mL,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条件提高了35.42%。经验证,优化后的生物发酵工艺获得的发酵菌液含菌量为7.13×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3.80×109 cfu/mL)相比,提高了87.83%,优化效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5.
摘要:生防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16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研究报道了采用转座子诱变技术从8 500个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抗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下降的突变株。PCR验证了转座子插入到了突变株基因组DNA中。虽然突变株相对B-916的生长速度,生物量和最终活菌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培养液对水稻纹枯病菌毒力和溶血性能显著下降。HPLC分析表明,B-916分泌的脂肽类抗生素与伊枯草素保留时间不同;突变株M-1、M-2和M-3相对B-916产生脂肽类抗生素发生显著变化。反向PCR克隆转座插入位点周边序列及测序结果表明,转座突变的基因与编码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和调控相关的malonyl coenzyme A transacylase、lipopeptide synthetase B和sensor histidine kinase蛋白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基因步行法实验已克隆到插入位点全长基因,分别命名为BacD,BacD和Degs,递交到GenBank,接受序列号为FJ192262和FJ194461。进一步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916 编码lipopeptide synthetase B基因与目前已报道的相应基因存在低同源性区域。  相似文献   
86.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进行自然选育、紫外光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自然选育菌株Z—49的生长速度比原始B—916菌株提高了28.6%,拮抗性能提高了33.3%。紫外光诱变菌株V—34,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Z—49提高了2.2%,拮抗性能提高了100%;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1.4%,拮抗性能提高了166.7%。硫酸二乙酯诱变菌株H—91,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V—34提高了3.3%,拮抗性能提高了16.3%;比原始菌株B—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2.9%,拮抗性能提高7210.0%。  相似文献   
87.
“纹曲宁”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生物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研究了纹曲宁的田间高效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使用手动喷雾机防治效果最好,宽幅远射程喷雾机次之,弥雾机效果最差;在一定的工作压力范围内(5~45 kg),使用喷雾器件,喷雾机压力越大越有利于生防菌定殖;风速Ⅱ(15 m/s)是比较理想的工作风速。  相似文献   
88.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从稻田土壤、纹枯菌菌核、病斑和水稻植株上共分离获得1437个细菌分离物。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它们对水稻纹枯菌的拮抗能力。其中拮抗能力强的菌株61个,占4.8%;没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486个,占38.1%;其余57%的菌株是略有拮抗作用。24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盆栽生物测定表明,其中有9个菌株的防效在60%以上。挑选了6个菌株在田间进一步测试其防效,结果证实了B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1994~1997年连续4年在姜堰、吴江和句容3个基点示范推广使用B916发酵液防治水稻纹枯病,累计面积为2000 hm2以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B916发酵液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为害,防效为50.0%~81.9%。  相似文献   
89.
稻曲病的接种方法及其效果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水稻孕穗期于傍晚用注射法人工接种培养的稻曲病菌,发现病菌菌丝碎段与孢子混合可引起水稻严重发病,最高穗发病率可达100%,最多穗病粒数达106粒,最大病情指数达85.5。不同菌株引发的病情差异很大;病菌在不同品种上引发的病情也差异悬殊;病情指数与穗发病率之间及病情指数与穗平均病粒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初步发现菌株 品种之间存在专化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90.
测定了5种拮抗细菌处理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和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拮抗细菌B┐916、91┐2、31┐2、A┐2和A┐3浸种可有效地防治苗期恶苗病的发生,防效达84.55%~95.57%,其中A┐3和31┐2在成株期仍有较高的防效,分别为81.57%和79.53%。5种拮抗菌处理种子均对水稻结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A┐2显著促进分蘖作用,91┐2能明显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