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东北黑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黑土地保护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连续进行了5年.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T)、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R)以及化肥配施堆肥(NPK+CP)5个处理,各...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研究如何在肥料总量控制甚至减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东北中部黑土区春玉米的产量和肥料效应潜力,为春玉米超高产条件下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试验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种模式,分别为普通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HYNM)和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SHYNM),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群体产量构成及养分偏生产力,剖析不同产量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特征。  【结果】  在东北中部黑土雨养区,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SHYNM) 下全区测产玉米单产达15017 kg/hm2 (先玉335),其产量构成为收获穗数76154 穗/hm2,穗粒数583,千粒重337.9 g。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对氮、钾肥的相对需求比例明显变大。群体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和吐丝期至乳熟期,钾素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通过大区和生产两个阶段田间实证,超高产养分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花后养分累积量和对籽粒养分的贡献率,可以实现在15000 kg/hm2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达50.2、100.5、100.5 kg/kg。品种间比较,先玉335比郑单958具有更好的产量表现,且植株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更高,其籽粒中的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郑单958。  【结论】  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以“减控总肥量、分段供氮、花前重施磷钾”为主要原则的养分管理技术模式,配合化控措施,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保证了后期干物质积累,在显著增加收获穗数的同时,保证千粒重和穗粒数不降低,在生产中稳定实现了14500~15000 kg/hm2产量水平,同时实现了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3.
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此病于2004年在河南省黄河沿岸稻区零星发生,水稻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5年发生地块增多,感病程度有所加重,据调查,沿黄稻区的中牟县严重地块的病株病率达60%以上。目前,该病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对条纹叶枯病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糯稻、粳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假枯心。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  相似文献   
124.
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进一步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N0)、习惯施氮(N300/2)、减量施氮(N240/2)、减量后移施氮(N240/3)、减量后移施氮(N200/3),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种植密度75000株/hm2。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处理(N240/2)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相比叶片SPAD值、PN及产量均有所降低,Dualex值则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显著,减量施氮在生产上应切实可行的;减量后移施氮处理(N240/3)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和减量施氮处理(N240/2)在出苗后30天和45天的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也均有所降低,Dualex值则有所增加,表现差异也并不显著,但与减量后移施氮(N200/3)差异显著。减量后移施氮(N240/3)与习惯施氮处理(N300/2)、减量施氮处理(N240/2)和减量后移施氮(N200/3)在出苗后60天和75天的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均有所增加,Dualex值则有所降低,表现差异显著。氮肥减量后移(N240/3)处理的玉米植株氮素不但能满足于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降低投入、提高氮素利用率且产量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吉林省东、中、西3个区域51个县(市)的3 060个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玉米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量为245~655 kg/hm2,其中东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1.0%、29.4%和34.6%;中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8.9%、21...  相似文献   
126.
氮肥一次性基施与分次施用对春玉米氮素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121.97%~177.88%、95.08%~127.77%、206.18%~295.46%,氮肥一次性基施(N1)和氮肥分次施用(N2)两个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和氮累积量均在12展叶(V12)至吐丝期(R1)增长最快。与N1相比,N2处理下吐丝后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0.18%,氮素累积量增加105.53%;N2处理下吐丝后氮素累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达68.13%~75.00%,显著高于N1处理。N2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吸氮量两年平均较N1处理分别增加7.60%、4.56%和3.19%,氮肥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平均较N1处理分别提高6.13%、10.22%、3.83%和12.58%。N2处理通过氮肥的分次施用保障了玉米开花后的氮素供给,提升了氮肥利用效率,更有利于玉米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7.
摘要:本试验先后通过对中牟潮土、南阳黄褐土、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几个土类钾肥不同处理水平,以田间小区试验为主,结合盆栽试验、池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类上6种钾素水平(纯N、P2O5施用量一致)对土壤有效氮、有效钾,强筋小麦9023群体动态,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速效成份分析,碱解N:南阳黄褐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盆栽壤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池栽砂土;速效K: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池栽砂土>中牟大田轻壤>南阳黄褐土;缓效K:中牟池栽黏土>南阳黄褐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砂土。在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条件下,适量施钾(适宜施钾量为180kg/hm2~240 kg/hm2),可提高强筋小麦越冬群体、最高群体和有效群体。多点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主要通过增加千粒重显示其肥力效应。增产幅度一般在10%左右。如果单从产量角度考虑,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南阳黄褐土上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80 kg/hm2、220 kg/hm2、190kg/hm2。土质越黏,经济最佳施钾量也越高。在氮磷充足的前提下,小麦对钾的吸收存在着“奢侈吸收”现象。综合比较施钾量对强筋小麦生理、群体、土壤养分、植株养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从经济效益和产量综合指标分析,适宜的K2O用量应在120 kg/hm2~18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